貌若潘安看杀卫玠传闻中的魏晋美男到

魏晋时期名士们对美的推崇其实是汉朝传统的延续,和前代相比并没有划时代的改变。从当时男性之美的标准来说,和阴阳观念也有着紧密的关联。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天地之行》中明确指出:“天地之行,美也。”人是天的子孙,既然天是美的,那么人当然也要追求美,这既是容貌的美,也是人格的美,道德的美。从本质来说,容貌之美和道德之美、人格之美是统一的。被认为对魏晋时期的人物评判树立了普遍标准的刘劭《人物志》,在根本上也继承了汉朝以来的阴阳理论,认为人“禀阴阳以立性”。(《人物志·九徵第一》)高华平也指出在《人物志》详细阐述人的外貌和才性之间联系的背后,也是为了培养理想的人格或是“美的人格”。从《世说新语》的叙述来看,其所展现的魏晋名士对美的追求,也并不局限于容貌本身,而是希望通过容貌而被知,进而实现人生抱负。用李泽厚的话来说,名士们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