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之后,一定要在他的阅读书单上,加上人物传记!
“股神”巴菲特曾说,自己的好友,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的思维跨度要比自己宽广得多。因为芒格非常喜欢看书,尤其是传记,每年他都会消化掉几百本人物传记。
查理·芒格自己也坦言“我是个传记爱好者。如果你能和‘已逝的伟人’交朋友,那么一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
浙江省理科学霸郑恩柏在分享学习心得时讲到:“我在业余时间喜欢看书,像名人传记、科普类的书籍等我都特别喜欢看,觉得书读得多了,眼界自然就宽阔了。”
年度全球儿童阅读报告中也显示,3-12年级孩子的阅读书单中,人物传记名列其中,且数量在不断增加。
为什么精英名人都喜欢读人物传记?孩子从小读人物传记,能收获什么?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的前言里写道:“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
从小就阅读人物传记的孩子,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他们的内驱力强,自律性高,他们的目标明确,三观充满正能量,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差!
提高孩子的内驱力《驱动力》一书中提到:人有三种驱动力,第一种是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第二种是外在动力,需要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第三种就是内在动力,也就是内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拥有将自己变好的动力。
新加坡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斯库林,在13岁时看到了美国飞鱼菲尔普斯的比赛后,爱上了游泳,他告诉自己“我想像他那样一样,我也想要这样的胜利”,他努力训练,终于在年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打败了心中的偶像菲尔普斯,创造了历史。
偶像、榜样会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人生梦想,唤醒他心中向上的力量。名人传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它能点燃孩子心中的那把火,让他们充满前进和努力的动力!
启发孩子,指引前行教育学家许锡良先生曾说:“研究名人,了解名人的目的并不是要制造名人,而是从名人的成长中我们会获得更多地看待成长的视角,能够抓住名人这类人的成长个案,得到具有普遍性价值的启示。”
没读传记之前,孩子们看到的都是名人已经功成名就的一面,认为他们的成功是遥不可及的。
读完传记之后,孩子发现,原来名人在成功之前,也经历过艰辛、痛苦和煎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有过艰难的选择。
面对天赋不足,他们努力弥补;面对否定嘲笑,他们一笑而过;面对困难低谷,他们从不服输;面对赞美盛誉,他们不骄不躁。
孩子们可以从名人身上明白到人生成长的曲折,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他们会从名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的困惑,反思琢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
人物传记更容易触动孩子的内心,它带给孩子的启发和改变,远比父母的唠叨有效得多
帮助孩子寻找人生方向孩子的榜样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痴迷于流量明星、网红,将其视为自己的偶像,很多孩子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都是进娱乐圈和一夜暴富。
科学家徐颖曾说“我们担心孩子长大后都想去当明星当偶像,而不是科学家。”
错误的价值观,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倾向于走捷径,向往不劳而获,做人做事都不踏实。
青少年的三观还在建立阶段,思想也不成熟,这个时候多让孩子接触到各个领域行业的精英人物,吸收更多正能量的精神,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名人传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进的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矫正行为,帮助孩子走正路,更上一层楼。
6岁以上的孩子,一定要读一读这套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共和国的脊梁》!让8位中国科学家成为孩子的人生榜样。
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植物界的“活字典”——吴征镒
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
世界的黄土之父——刘东生
航天事业奠基者——梁思礼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首位诺奖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感受知识的力量;
培养孩子脚踏实地,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他们珍贵的品质和高尚人格,找到人生榜样,拓宽视野、提高人生格局。
每册书都会安排一篇科学家的小传和成长年谱,每位科学家的个人经历和科学贡献,孩子一目了然。
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解了气象学、物理学、医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故事中的专业词汇还有单独的解析,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储备,搭建孩子的知识结构。
在巨人的肩膀上长大的孩子,无论品质还是格局都甩掉其他孩子一大截。
这是一套充满正能量的书籍,点击下方链接将这份礼物带回家吧。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精选月销量¥¥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一年级男孩专注力超群,学习效率高,妈妈的“懒方法”被老师点赞学霸都有晨读的好习惯,学霸的三大“必读”类目,家长要尽早知道语文教师:不想初中语文拖后腿,小学要在3点上尽早发力成绩平平的男生,进入三年级一跃成学霸,只因妈妈做对了3件事如果孩子有这12种迹象,说明心理正在崩溃的边缘,家长要提高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