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物志之桐君问姓即指桐,采药秘仙箓

是西湖副刊悦览周刊推出的新栏目。每周一期,用简短的文字向读者介绍历史上的杭州名人。抚今追昔,见贤思齐,愿诸位读有所得,心有所获。问姓即指桐,采药秘仙箓普洱据说桐君是黄帝的大臣,擅长本草,也就是当时的医生。在生产力和科技文明低下的时代,作为这片土地上最早的药学家之一,桐君的地位无疑非常尊崇,他的身影最早出没于约在春秋时期写成的古史《世本》一书中。说桐君是黄帝时代的人,可以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一上:“桐君,黄帝时臣也。”对于医学谱系而言,李时珍的说法大抵代表了主流的看法。桐君在后世被尊为“中药鼻祖”,他所活动的地方为“药祖圣地”,他采集百草,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著《桐君采药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制药学专书,它的意义不用多言,虽然原书已失传。对于中医而言,其所定处方格律君(主药)、臣(辅药)、佐(佐药)、使(引药),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富春江畔有一座桐君山,说是桐君当年结庐炼丹处,他一边修行,一边悬壶济世,且分文不收。受到恩惠的人问其姓名,老人指桐作答,乡人遂称之为“桐君老人”,而桐庐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在人类文明的早年,能够“生死人而肉白骨”的医者,往往会被当成神仙一样的存在,桐君自然也不例外,他的声名甚至传到了日本,在13世纪末日本医家惟宗时俊撰写的《医家千字文》中,记载了隋唐之际桐君神仙化的一面:“桐君每乘绛云之车,唤诸药精,悉遣其功能,因则附口录之,呼为《桐君药录》。”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桐君也可能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群人的符号,《桐君采药录》也是一次集体在不断完善中的创作。元代时,从小喜欢击剑、走马、蹴鞠的桐庐诗人徐舫追慕桐君时,写下了自己的惆怅之感:“山中谅不死,时有飞来鹄。余欲访仙晴,云深不可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