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魏晋风流背后隐藏着什么昆剧世

4月19日下午,昆剧《世说新语》走进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学生们带去了一场精彩的折子戏演出。绮丽的唱词、婉转的唱腔、华美的妆容、娇柔的舞步,舒展之间,道不尽的风致楚楚,让学生们如痴如醉。《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全书共有多则小故事,文字长短不一,有的只有两三句,有的几行,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微博。昆剧《世说新语》以昆曲折子戏的方式对传世名作进行了改编,创作始于年,由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石小梅昆曲工作室联合出品。一折一折的小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灵活串联成“三曹”“七贤”“王谢”等多条主线。现已推出《驴鸣》《索衣》《开匣》《访戴》《侯门》《举将》《破局》《调筝》《梦鸡》等十段折子。当天的舞台演绎了三折风格各异的故事:《梦鸡》《开匣》《索衣》,分别围绕魏晋名士谢安、郗超、王戎的故事展开。三个人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然而这三个故事有笑有泪,让人在重温魏晋名人轶事时唏嘘不已。《梦鸡》源自著名的“白鸡梦”典故,谢安梦见自己搭载桓温之车,行了十六里路,见到一只白色的大公鸡,白鸡一啼,谢安梦醒。桓温执马鞭、谢安乘车,梦中所到的八公山、金城与乌衣巷,对于谢安和桓温来说,都是人生中的坐标点。《开匣》是《世说新语》系列里一折很“特别”的戏。郗超放荡不羁,有旷世之才。他是一代枭雄桓温最为倚重的谋士,是桓温“废帝立威”的策划者。但他的父亲郗愔完全相反,至忠至孝,一生尽忠晋室。郗超英年早逝,临终前心知父亲必因此悲痛欲绝,于是将一匣书信托付与门生,叮嘱如果父亲跟平常没什么两样,就将这一匣书信烧了。如果父亲因自己的离世悲痛伤身,便将这一匣书信呈递给父亲,这些书信,便是当年郗超与桓温密谋篡晋的“罪证”。郗超知道,一生忠于晋室的父亲看了这样的书信必定转悲为恨,不再过于悲痛,郗愔的反应也果不出郗超所料。这个送匣之人是谢安。匣中书信赫然写着“欲成大事必斩谢安”,郗超身后将这性命攸关的匣子托付给谢安,一方面是谢安的人品值得信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郗超非凡的识人之明与胆气。《索衣》刻画了王戎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王戎吝啬成性,因女婿借走单衣一件,久未归还,故登门向女儿索讨,又怕失颜面,遂闪烁其词。试看这三个人物,潇洒风流的背后无不隐藏着深深的无奈。谢安赢得了淝水之战,然而很快功高遭忌,战后,他上疏请求北征,只是为了远离朝廷。不久后,谢安病重,得到朝廷批准后返回建康。听说自己的车驾已进入建康的西州门,他感慨万分,对亲近的人怅然道:“从前桓温执政时,我常常担心不能保全自身。”于是有了“白鸡梦”。在从容不迫、无限风光的背后是忧心恐惧,谢安郁郁成疾,在淝水之战一年多后就病逝于建康。郗超早年便享有盛誉,对于朝廷来讲,他辅佐权臣桓温,图谋不轨,是不忠之人;然而又是至孝之人,为了不让父亲伤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样的两难之中,他能风流潇洒吗?只能以外表的不羁掩盖内心的纠结。王戎出身于著名的琅琊王氏,是“竹林七贤”之一。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但另一方面聚敛无已,富甲京城。他是真吝啬吗?不少研究者认为这是王戎避祸于乱世的“自污”之举。世事动荡不安,声望很高的名士往往自身难保,死于非命,这也许是王戎明哲保身一种独特的方法。以得志而起,以怅然而落,一个个风流人物如同耀眼的流星划过天际,令人惆怅又耐人咀嚼,展现了南昆风格经典美学特征,这是南昆新创剧目代表作之一。此次在《世说新语》中饰演魏晋风度标杆人物、东晋“男神”谢安的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二级演员周鑫。“那个时代其实是比较动荡的,当个人的能力不能去改变国家命运的时候,很多有识之士难以抒发心中的真实感情,就会借助一些其他形式来倾诉,我们现在看来有点荒诞,其实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我们不会定义一个人,而是表演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也许这也是此剧独特的魅力。”周鑫说。编剧罗周表示,《索衣》的色彩非常独特,它用如此诙谐的方式来完成了一个其实非常深沉的命题。《世说新语》戏剧顾问张弘认为,《世说新语》每一折都是精华,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小戏;如果把所有的折子连起来,它就是把魏晋时代的风貌用昆曲演绎出来,而且演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一批有风骨又非常无奈的人,以及曲折复杂的人性,从这个角度说,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戏。“每一个曲目都能很好地构造出人物特性,一瞥一笑,都可以看出人物情感丰富,塑造得很成功。这一次的活动更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之美。”信息工程学院季周炜说。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净行演员赵于涛,此次饰演《梦鸡》一折中的桓温和《索衣》一折中的王戎。“我认为主要是表现出昆剧之美,不论哪个时代,对美的欣赏永远是相通的。昆剧的词,每句都要让人美不胜收。所有的表演动作也要适应当下的审美需求,我认为这部剧保留了传统的精髓,现在学生看了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表演者唱腔婉转、曲词典雅、表演细腻、抒情性强,让人不由得沉浸于其中。”外国语学院王义皓说。人文学院薛中杨得益首次接触昆剧,感触颇深:“整个舞台的布景和灯光非常简洁、十分古典,但整场表演却是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场景美,更是声音美,更是艺术家们的配合美。本次经典艺术进校园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传统戏曲的魅力,真切地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让我们体验高雅艺术的机会。”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民仆摄影陈治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