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张晓勇,17岁以状元身份入清华,

北京湿疹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世说新语》里面,李膺评价十岁的孔融时所说的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小的时候太聪明,长大了未必能有大的出息。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曾经有过类似的观点。他在给自己的兄长的信中,评价自己八岁的儿子时说:“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太过聪明,人们就会对他给予过高的期许;与此同时,他本身也可能因此对自己评价过高。

及至成年,一旦遭遇挫折与不顺,他就会经受不住打击,开始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对于17岁就考进清华大学,毕业后却当上了保安的张晓勇,大多数人也是这么看的。

一、天之骄子为何选择当保安?

张晓勇是湖南省长沙市人,年,他以当地理科状元的成绩,考进了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进入学校以后,张晓勇就遭遇到人生中的第一个挫折。

原来张晓勇在长沙县能当上理科状元,但是进入清华校园以后,他发现学校里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状元”。

清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状元”,所以“状元”在这里一文不值!自己并不是所有同学当中最聪明的那一个,因此他的学业表现,并不出色。

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张晓勇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于是他开始逃避学习,把大量的时间花到业余的爱好上去,沉浸到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里。

好不容易混到大学毕业了,张晓勇也得到了学校的推荐,但是要去的单位他又看不上。于是他选择自己跑到广州,考进了宝洁公司。

张晓勇在学校学习的是“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他对未来的规划,一直都是穿着白大褂,然后在实验室里面不断地用各种仪器做实验。

宝洁是世界知名的日化公司,张晓勇原以为进到这间公司就会离自己的梦想很近。可是他没想到,这家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把研究项目全都放到了国外,中国只不过是他们的“代工厂”。

于是一进宝洁公司,张晓勇就被安排去当了一名客服。一个堂堂的清华高材生,却去做初中生都能做的事情,常人哪里受得了,但是张晓勇却忍了下来。

因为张晓勇的家庭条件很普通,好不容易才考上了清华,又好不容易混进了这种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他只能努力说服自己留下来“坐冷板凳”,等待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可惜这样的机会,一直没有降临。直到五年以后,张晓勇的父亲患病。回家探亲后,张晓勇决定不再去宝洁上班,就在长沙当地找一份地产公司的工作,方便随时照顾父亲。

但是没过多久,张晓勇就又从地产公司出来了,跑到马王堆的陶瓷市场去做了一名保安。当了保安以后,张晓勇比较害怕的事就是参加同学聚会。

因为张晓勇的同学,几乎都比他混得好,他害怕这种心理落差。后来,他的事情被写进了新闻,见了报。从此以后,在他身边的闲言碎语就多了起来。

有人认为,张晓勇考上了清华,就不该跑回家来当一个保安,一受挫折就放弃,这是懦夫的表现;又有人认为,他这样做,等于白白地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二、张晓勇的选择,有没有价值?

关于张晓勇人生选择的是非对错,至今在网络上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一次张晓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周围的批评声音说:

谁说清华出来的人一定要当大官呢?你从清华、北大出来,就应该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应该从这个方面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张晓勇的口才是很好的,逻辑思维也很清晰,并不是那种“书呆子”,并且他的发言也不无道理。

穿白大褂搞实验,固然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小区当保安,维护小区的治安,同样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同样也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再说了,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张晓勇上大学花的是自家的钱,所以最后他做成了什么样的事业,又关别人什么事呢?

不过,张晓勇因为父亲患病才放弃工作的说辞,对世人来讲并不太具有说服力;至于热爱保安这份工作,就更加显得扯淡了。

当初张晓勇放弃清华大学推荐的工作,自己跑去广州,进入宝洁工作,后来回到湖南后,他也没有先去当保安,而是先进了一家地产公司工作。

所以张晓勇不是不想去追求大企业、高薪水的工作,事实上就是因为他可能有一些“眼高手低”了,他接受不了人生境遇中前后的落差。

空有清华大学的毕业证,没有清华学子应有的才学,更加没有清华学子应该具备的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力。选择当保安,没有什么工作压力,反而让他更加心安理得。

说到这里,我们又要说回文章开头李膺和诸葛亮提到的话题了——那就是一个孩子小时候太过聪明,长大了就很难成器。

因为这个孩子,在小的时候曾经接受过太多的表扬,他的内心难免会傲气,因此他不肯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学业上。

到了成年,进入社会的时候,一旦遭遇到挫折,他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无法正确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归因”,他会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眼高手低,自然难成大器。

所以,《伤仲永》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人的人生,永远是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这个人生要怎么活才最有意义,该由他自己说了算。所以张晓勇的人生到底有没有价值,也应该是他自己说了算。

尽管张晓勇没有像旁人期许的那样,成为一位让人尊敬的学者,或是一名大官、大商人。但是最起码他没有像另外一个“少年天才”——16岁考入哈工大的刘汉清一样。

刘汉青毕业之后,打着研究数学的旗号,直接留在家中啃老;同时,张晓勇也没有像北大高材生张进生一样,学医却不敢上手术台,最后回家吃低保。

所谓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当保安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大家倒也不必因为张晓勇是一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急着否认他一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

结语

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是什么?看过TVB电视剧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开心”啦!曾经的张晓勇和他的父母一样,也期望自己前程似锦,道路上铺满了鲜花。

但是后来张晓勇发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也走得很痛苦。于是他回到了长沙,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一份既能养家糊口,又能让自己感觉到舒服的工作,也没有什么不好。

不过,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出来,一个人小时候太聪明,的确很容易就把自己一生的聪明劲儿都耗尽了。

不然就很难解释,那些历届的高考“状元”们,最后都干什么去了呢?以及那些历朝历代,那么多的科考“状元”们,最后都干什么去了呢?

在《世说新语》里面,李膺给孔融下的评语,虽然下错了,但是一个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不信你看当年那个说着“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她一生中写得最好的作品,也只是她少年时代的作品而已。

千万人之中,也只有摆脱了“小时了了,长未必佳”魔咒的人们,才是真正的人中龙凤,麒麟之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