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人物志20-1:
张学飞,我欠你一声谢谢
西岭雪
今年西周季的最后两期,场馆都在扬州东关街上的街南书屋,一座清代盐商的老宅院,青砖高墙,亭台楼榭,水池假山,让人走在其间,颇有穿越之感。
我住在十号小院,一院四户,除了教师组的两个房间外,另外两间公开招募自愿入住的学员,因为住进十号小院就代表自愿加入义工教务组,成为助教。
十号院每天晚上都会拥满前来聊天喝茶问作业的学生,住在小院的学员要帮忙接待招呼,要没完没了地清理桌几院务,还要忍受喧嚣,在晚上十一点清场之前非但得不到安静,而且不许关上房门——因为院子里没有空调,就依靠四间屋子的空调使小院降温。
学员们惬意地坐在小院里聊天,喝茶,听琴,吃水果,推敲平平仄仄,可留意到这清凉温馨的场面是依靠多少人的悉心维持才换得来?
十号院的夜晚
今年最后一期,也就是被我称为“考拉班”的第二十期学员中,住进小院的三组义工分别是张学飞、张钰淇母女,徐敏、杨舒然母女,还有单人报名的泪宝宝李倩倩。
她们真可谓名符其实的助教,每天上课帮着蔡老师拿教具,下课主动为学员整理零食桌,随时添增食品,晚上小院有活动的时候,要提前布置,过后清扫。本身课业已经很累,还要为杂条忙得一刻不停。
尤其是张学飞,能者多劳,因为摄影水平高,还同时为大家做起了义务摄影师,无论谁拜托到她,她都会毫无怨言地牺牲休息时间帮助大家拍照,留下多少难忘回忆。
学飞是美女,可是美女不能自己为自己拍照,却总是躲在镜头后帮助别人捕捉美丽瞬间,这真是让人感慨。
现代梁祝(张学飞摄影)
最让我感动的是,考拉班为了活跃气氛,我两次安排小院主题茶话会。每次会前,学飞都会细心地买回一大堆水果,努力将气氛经营得更加温馨。而散会后,又总是她在默默地收拾果皮水渍。
我甚至没说过一句谢谢,只是开玩笑地说“和一个有洁癖的人同院太幸福了,因为我喜欢整洁,却不喜欢收拾。”
不太会当面表达情感而总是把心意藏在玩笑后是我的性格缺陷,总觉得只说一声谢谢太轻了不够诚意;可是更不能当众感谢,怕有心会误会我在暗示,引导别人效仿。
所以这句迟来的感谢,只有等到今年西周季完全结束后,大家天南地北分开之后,才借着这篇公推郑重说一声:学飞,谢谢你,扬州的一星期,你真的帮了我很多很多。
学生组话剧小品(张学飞摄影)
而我最最欣赏学飞的,还在于她对女儿张钰淇的教育方式。两母女相处得和朋友一样,万事有商有量,却又各自努力。女儿的作业,母亲从不干涉帮忙,总是鼓励她独自完成,然后再鼓励她找老师请教。
钰淇对我而言是个小谜团,因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副面孔,有时候会玩得很嗨很活泼,可是每每在我面前就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似乎连思考的能力也失去;我以为是因为我太严厉的缘故,可是后来问蔡老师,蔡小仙很冤枉地说:“连我这样温柔善良的人,她跟我说话也是紧张得要背过气去一样呢。”
上课提问时,每每问到钰淇,她就会卡壳,嗫嚅半天憋出一个离题万里的答案,被我勒令:“站着想会儿,想明白了告诉我。”
每逢此时,张学飞都死盯着书本或黑板,仿佛没听见一样,不闻不问。哪怕由着女儿站半堂课,也决不会提一句词,由着她呆站在那里苦苦思索。
偶尔听到钰淇抱怨妈妈不管她,还搬出爸爸来。学飞理直气壮地说:“出门前爸爸说过的呀,让你多照顾我,你记得吧?”钰淇翻了她一个大大的白眼,被噎得一句话也没有。
我想,钰淇的心里一定在哀号:老妈,你是不是忘了我才只有十一岁?!
成人组话剧小品(张学飞摄影)
我是最害怕看到在课堂上家长和孩子没完没了窃窃私语的,有的家长坚定地认为自己孩子理解力有问题,我每讲一句话,他都要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翻译”给孩子听;但凡练习或提问,一定要抢着替孩子思考并写出答案,再催促孩子举手回答——我想问,你这样做,到底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学习能力与成绩?
亲子班的意义,不是让家长跟随孩子来到课堂做后援,而是希望家长“空杯”心态,切身感受如何与孩子做同桌,以身作则成为他的榜样而非保姆,同时也更真切地了解到孩子在学校时会是怎样的学习状态,了解他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如果你件件事都抢着越俎代疱,又怎么能真正起到一个“同桌”的作用呢?
西周式神雕侠侣(张学飞摄影)
我想,那些抢着替孩子思考的家长,大概是无法忍受自己的孩子在被我提问时因为卡壳而暂时站立冥想的状况的,所以非要赶紧帮他完成过关了才是。
可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别的同学可以安静上课,独立思考,可以坦然地接受一切奖励或惩罚,为什么你的孩子不可以?你抢着替他做好所有的事,是希望他变得更好,还是认定他智商不如人,所以干脆替他代做一切免得他出来丢人?你这样夸张冒进的行为,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理暗示?
很多道理说起来很容易,做的时候便千疮百孔。我们都懂得说:要教会孩子独立思考,要让他们勇于承担自己的课业。借着这篇公推,除了公开向学飞说声“谢谢”之外,也敦请各位家长静心想一想:如果你的孩子因为答不上问题被罚站了,你忍不忍得住坚决不出声提一句词?
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蔡小仙的茶道课(张学飞摄影)
附:张学飞的结业感言
再感西周的日子
西周的日子,总让我有种肝脑涂地而后生的感觉。尤其是第三天的律诗之夜,那整个儿就一煎熬!熬过去了,也就飞升了。于是自嘲:没有熬不过去的夜!我的昨天就是生生“兴奋”过去的。凌晨,恍恍惚惚间做了一梦。梦中我是一名浣纱女,17岁。在江边与众女浣纱。江上一叶轻舟自雾霭中来,踏歌声声。及近,有人煮江水做茶,抒豪情,咏一曲。
真是快活啊,这抓耳挠腮的格律诗,到我这儿,竟然一梦了之?!这自我感啊连意境都美美哒。一得瑟,又开始摇头晃脑的吟诵起来……忽然猛一个激灵:这诵读不流畅,嚓,完全不押韵!
真真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下子就把这本该差点笑醒的美梦,愣是仿若心口重锤给砸醒了。呆了好半晌,忽然又忍不住狂笑出声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传说中的律诗之夜早过去了呀,那是昨儿的事啰!哈哈哈,今天只是个不限字数不限题材的西周感言,我急个啥!胡诌诌,或者随便翻篇过往的随记,添个“西周头”(起)安个“西周尾”(合)还不是三五分钟的事儿?这也是昨晚面对闺女焦急的询问:妈妈你作文写好了没?妈妈你倒是快点呀,明早我们还要早点起来拍照呢,你可不要为个白话文熬夜啊?那可丢可丢咱西周脸了哈!
我一副云淡风轻的享受,全然忘了这几天跟闺女再成同学,一起为赋新诗强做愁的矫情,更选择性遗忘不如闺女平仄反应快的狼狈。
最得意就是今夜,看着她为写作文奋笔疾书;而我这蔡仙儿的小茶吃吃,西老师的话剧看看,一顿不要脸的得意。只有心底窃窃舒一口长气:这才是家长该有的模样啊!
这是我和女儿的第二次结伴西周行,从去年西安的小石榴(16)班学渣走来。我们倒是一直很有自知之明的给自己信心:回炉不仅是为了去渣儿,更是一种已深入骨髓的西周情结。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西周生活,我想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虐;两个字:真虐;三个字:实在虐!
这么虐,还熬着夜,只为诗成那一刻的“涅磐”,即使再烂的凑字,那也是我的“娃”,亲生的!那是一种灵魂脱胎换骨的滋味,不入西周门是永远也无法体会的。
我们不是都嚷嚷着要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么?再引老班长的话:“人生不必那么有用,但一定要有趣”,这就是西周生活,这就是我理解的西周精神。
于是慢慢,睡意又像个顽童缠了上来,就让诗心和茶香再引来一个安详的睡梦。虽然已是:早安。早安西周私塾!尚能回锅一梦,真好。
扬州二期双10考拉班:张学飞
张钰淇奉茶
附:张学飞、张钰淇五言六韵排律作业(新韵)
张钰淇(11岁)
四时即景
春日鸟鸣叫,花儿样样红。
夏蝉星月朗,锦鲤池塘泓。
秋叶纷纷落,枯枝泛泛隆。
冬天观雪下,寒夜听从容。
春夏茶七碗,秋冬酒满盅。
一年四季乐,烛火照妆容。
张学飞
无题
常闻汉武帝,但爱大秦皇。
俱好神仙术,未逢引境郎。
逍遥容易逝,富贵终将亡。
极乐千年短,尘愁万缕长。
心灰惟罪己,意懒竟忧伤。
脱却百劫日,安能守四方。
西周私熟唯一老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