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middot人物志丨林润立80后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8017.html

一提起“老中医”,人们脑海里就自然想到一位白发老人,满脸慈祥,配上长裳大褂,不紧不慢的低调做事风格,说话的方式总是那么娓娓道来……当然还有那专治疑难杂症,以及能调和阴阳、感知天地、高深莫测的医术。

(图说:这是林润立在学校为师生讲述中医国学文化)

初见林润立,一袭小清新的运动装,高实的身材,帅气的脸上驾着一副黑框眼镜,干练的发型,俨然一副运动男孩儿的形象。不过,他可是福州城内拥有着数万粉丝,治愈病患无数的一位“偶像”中医,还被冠以“最年轻的老中医”称号。

(图说:林润立为小朋友们讲解中医药材)

小编好奇,如果没有岁月的磨砺,没有丰富的行医经验,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80后如何能做到这样?

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后坂路的壶山林氏洋中厝大宅,不可移动保护单位,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壶山林氏中医内科的祖地大宅。始于清雍正四年,至今已传承了九代,而立之年的林润立就是壶山的第九代掌门人。

春夏交替的午后,总让人睡意酣然,在这节奏轻快的都市,夹杂污浊的钢筋混泥土气息,浮躁的情绪油然而生,这种想睡又燥的都市病着实令人难受。

当小编来到这座位于南二环边上的百年宅,穿过一条深幽的小巷,空气仿佛在此隔离,典型的坊巷宅地,层层递进,有庭院、偏厅、小天井……由浅入深,没有奢华的高档家具,映入眼帘的都是些精致而又古朴的木家式,庭院里满布着花草植物,斑驳岁月的墙体也是缝缝补补,稍不留神,还误认为穿越置身到了明清年代的书香世家。

(图说:院子里的大小石头都是林先生自己捡来的)

很难想象这古朴香色的宅院竟然出自一位80后的杰作,当聊起老宅修缮事宜,他悄悄小声地说:

其实你看到前面庭院那个藤条了吗?那是我有天路边突然看到,就捡回来了,还有你看到会客厅墙上那12块记录十二经脉的破旧木板了吗?原先它们是垫在铁板牛排下面垫板,你看到庭院里那些规则不一的石头了吗?那也是我自己捡回来的……

在林润立看来世间万物都有它的价值,缺少的是发掘的眼光和欣赏的角度,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有总一种变废为宝的能力,这份不属于同龄人的“感悟”,或许得益于从小的中医文化熏陶。

(图说:这是祖父为林先生提的四个字,挂在厅里的“破墙”上)

80后的童年应该是那最后一批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那时的小屁孩泥土里摸爬滚打,田园里偷挖地瓜,滚弹珠,玩纸片……真是其乐无穷,不过林润立并没有那么幸运,从他记事起就被家人关在家里背汤头歌、背药性赋,可心里肯定还是无比憧憬大宅高墙外的那片蓝天。

(图说:林润立进社区义诊)

直到6岁,祖父的一句白话“做不好害别人,做得好害自身”,让小林润立茅塞顿开,从此就开始自主的爱上中医,并跟在祖父林兴江身边佐诊,到现在已阅病无数,到后期跟祖父的配合已到达无胜有声的境界,只要祖父一个眼神他就能领会,开方抓药也越发准确。

回忆起从前家人严苛的要求,林先生心怀感激:“或许每个人的童年、青春都大同小异,但因为家人从小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如今不一样的我。”

(图说:自幼学毛笔的林润立,继承传统始终坚持毛笔手写方签)

受益于从小的传统中医文化熏陶,林润立的中医思维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与小编分享了一件前几天买罗汉松的故事,前不久他想在院子里换一株罗汉松,于是来到了花鸟市场,当他走进第一家店时,看中一株就直接问老板多少钱,老板告诉他1.5万,于是他想多看看几家。

当走进第二家店时,老板仅仅报价元,随即他与老板聊起为什么要种罗汉松,以及院子的情况,没想到老板直接就和他说:“小兄弟,你还是别买了,你要种的地方虽然阳光足够,但有遮檐,露水撒不到树上,再名贵的树都要死,就算现在能活,过几个月还是会死掉。”

林润立十分震惊,这与自己的中医思想不谋而合,中医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并不是只看重当下的疗效,而是要调理生息,根治本源,后来虽然林润立没有买下那株罗汉松,却和这位老板结交为好朋友。

(图说:这是患者看诊所坐的位置,正对观音像,表达医生对病人早日康复的期许)

同为80后的林先生难道平时就没有一些正常的娱乐吗?结果还真是让小编失望了,他告诉小编,壶山林氏的传统是上午看诊,下午制药,而在选择药材上,林先生基本都是亲力亲为,每年都要去四大药材市场,有时还会去原产地探寻,他说:

“同样是一种中药,产地差异就很大,疗效含量也差很多,更别说掺劣和造假了,水太深,药材其实就是医者手上的兵,只有自己充分了解它们的脾气,才能用兵入神。”

林润立领着小编转入后厅,顿时被眼前的一幕惊讶了,几十箱的他亲手的方笺,这时才发现他刚才轻松交谈的背后付出和经历了那么多。林润立每天都会对当天看诊完的病例方笺进行复阅查看,有时还用红笔在旁边做了一些医案心得笔记,他说在中医这条路上永远是学无止境的,但每个行业都是一样的,只是局外人看不懂罢了,想要成为行业的标杆,被认同,只有不断践行和思考,不断朝着自己觉得可以托付终身的方向努力罢了。

(图说:珍寿堂药房,里面的药几乎都是林先生亲自采购)

在这互联网时代他努力通过新媒体,传播着传统中医药文化,从一个个小细节去挖掘背后蕴藏的深意;他通过义诊下乡,把壶山精学带给那些平时看病难的老乡;他通过每年举办小小药王夏令营,来筛选中医好苗子,言传身教地让小朋友通过感官认识中医药材;他通过壶山中医分享课堂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子对中医有更深刻的认识……。

(图说:“壶山林氏中医小小非遗传承人”公益夏令营)

林润立清晰地意识到,中医传承的章方技法只是一种术,而能够承载并将中医文化深刻内涵传承发扬的根本是中医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医发展的动力,沿袭传统,革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一套系统而又全面的辨证思维体系。

他深知其任重道远,但并不吝啬自身的绵薄之力,用他自己的话说:

中医传统文化复兴,要通过每个国人的意识去引导和发掘,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路还是很艰曲的……

有理想有抱负,笃定前行,一路坚持践行中医文化,新时代下林润立赋予“老中医”新诠释,但他却淡淡地说自己永远只是个学徒,要学得东西还很多很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可能是诠释当下林润立初心最贴切的形容了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