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识人的启示事之至难,莫如知

夜读《冰鉴》看到这个小故事,很有趣,分享给大家。

曾国藩善于洞悉部下心理,精于驭人之术。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他在识才用人问题上,也有一时眼拙,大栽跟头的时候。所以他才有了“邪正难辨”的感慨。

有一次,曾国藩与几个幕僚煮酒论英雄,他问道:“我与李鸿章、彭玉麟相比,孰高孰低?”

幕僚中不乏“九段”拍马高手,其中一位抓住机遇,抢答到:“自然是曾公才德最高!”

不料,此时曾国藩觉得还是谦虚点对自己进步有好处,摆摆手说道:“过誉了,过誉了。李鸿章和彭玉麟都是当今的英才,我自知不及二位。我生平稍值得赞许的,就是不爱听拍马奉承,还有那么一点儿自知之明。”

幕僚们听罢,坚决不信,继续猛拍狂拍。又有一位开腔:“曾公不必客气,依我看你们三人各有所长,各有千秋,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公……“

这位老兄信口开河,不料说道此处突然卡壳,想不出恰当的用词了。

曾国藩正听到兴头上,追问道:“我怎么样呢?”

其他幕僚们见状,立即脑筋急转弯,想来个一语惊人,大讨曾国藩的欢心,无奈,脑袋忽然“停电”,就是想不出。

坐在门边的一位年轻人插嘴道:“曾公仁德,人不忍欺!”

幕僚们一听:好棒!猛拍巴掌。

曾国藩嘴上坚持谦虚:”不敢当,不敢当!“心里早已是一片灿烂。他打量了一番那个年轻人,咦,自己怎么不认识他?于是悄悄问身边的幕僚,此人是谁?幕僚告诉他,这个年轻人是个秀才,刚刚招来担任文书的,办事还算勤快。

曾国藩一听,频频点头,此人有才华,可重用。果然没多久,他就破格提拔这个年轻人出任扬州盐运使。

这次曾国藩可是大跌眼镜。这个年轻人得到如此肥缺,顿时经受不住考验,抵挡不住诱惑,花天酒地挥霍不说,还一口气娶了四房姨太太,大演“妻妾成群”。朝廷派员到各地检查廉政情况,他自知纸里包不住火,干脆携公款潜逃。

显然,曾国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听说这件事后,眉头紧锁,一脸想不开。有一位幕僚不忍心,好言劝慰道:“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不必往心里去。”

曾国藩长叹道:“唉,我一向慧眼识才,没想到这回栽在一个毛头小子手上。他说人不忍欺我,他不就忍心欺我了吗?”

那幕僚倒也直爽:“您不是自夸不爱听拍马奉承吗?那小子是拍您的马屁,您都没听出来呀!”

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事之至难,莫如知人”。这件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倒没什么,但却发生在了以识人之明而著称的曾文正身上,就很难堪了。问题就在“曾公仁德,人不忍欺。”让曾文正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人才,再去用他的识人之术去观察,自然就做不到客观准确了。只看到了才能,却忘了评查德性,栽跟头就难免了。人就是这样,往往表里不一。尤其是外善蔽其内恶,以其外贤掩其内奸,那就更难辨别了。事实上,曾国藩选女婿就选错了人,可是那个社会,也只能将错就错误了女儿的一生。为什么会错,就因为被外表的伪装给蒙蔽了真实的性情。

曾国藩识人精准的故事,就更精彩了,神乎其技!

某日,李鸿章带了三个人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给他们分派职务。恰巧曾国藩散步去了,李鸿章示意让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自己去到里面。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禀明来意,请曾国藩考察那三个人。曾国藩摇手笑言:“不必了,面向厅门,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心谨慎,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阴奉阳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大有作为,应予重用。”

李鸿章很是惊奇,问:“还没用他们,老师您如何看出来的呢?”曾国藩笑着说:“刚才散步回来,在厅外见到了这个人。走过他们身边时,左边那个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可见是一小心谨慎之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只需踏实肯干,无需多少开创精神和机敏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机巧狡诈之辈,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并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这次的情形不同,没有人拍他的马屁,他的情绪没有起伏,散步归来,一身轻松。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曾国藩这边,这时候看人,肯定能看准。事实上曾国藩的识人本领真的非常高超,他认为人之贵贱有先天的成分在其中,可不必深究,而从人之贵贱中透出的忠奸贤佞,就有必要仔细斟酌了,从用人、识人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用人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看了两个故事大家有什么体会呢?我们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跟我们走得近,有的人走得远;有的人越走越近,有的人越走越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不自觉的相互选择的结果。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自觉地从各个方面做着筛选,我相信对方也是一样的,这样的交往功利性太重,都收起了自己的本性,露出的是经过精心装扮的面孔,所以我们经常判断错误。而与朋友在一起就非常自在,少了那层伪装和选择,相处起来很轻松。

后面这个故事,很早就知道了,当时也觉着非常神奇,一直都记在心里,觉得曾国藩的识人之能真的能对一个人做到体察入微。前面的故事是最近在《冰鉴》中看到的,《冰鉴》是曾国藩识人用人的经验总结。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其实时刻都在品察对方,如果是交朋友,就会以朋友的标准去判断;如果是竞争对手,判断标准又不一样了。我们很多时候其实也在不停地总结经验,想看的更准。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能力所限,识人待物总会出差错,也总结不到什么经验教训。所以古人的智慧我们要学习,经验教训要吸取,多学多思多用,还要想法子去印证自己的判断,慢慢的就能找到窍门,练出本事。

知人难,难在于分其良莠、贤佞,这是因为人事很复杂的,表里不一。《华为基本法》中就有:要警惕不会做事却会处世的人受到重用。但是就算强如华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前几天在一名华为人力资源部员工在心声社区实名发长帖,举报导师和领导,引起轰动,后续处置我们拭目以待。可以看出,就算华为如今已跻身世界五百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还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我们深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