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语:
年秋季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通电话将江西省高安县博物馆馆长刘裕黑的生活彻底颠覆。电话来自高安县第二机电厂的负责人周则胜,他声音紧张,急切地向刘裕黑请求帮助。一伙民工在扩建车间时,意外地挖掘出了大量瓷器,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在地下闪耀,似乎是珍贵的文物。这个电话不仅将刘裕黑的生活转折,也将揭开一段关于高安窖藏的国宝传奇。
事情的发展远比刘裕黑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扣人心弦。他立刻赶到工地,目睹了一场令人震惊的景象。数十名民工围绕着挖掘现场,一片混乱中,一些人慌忙离开,仿佛在逃离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刘裕黑的第一感觉是,这次的发现绝对不寻常。
跳下挖掘现场的土坑,刘裕黑眼前的景象让他吃惊不已。大量的青瓷片、白瓷片、锡皮瓷片散落在地上,这些瓷片明显是刚刚被挖破的。民工们还在挥舞着工具,试图挖掘更多的文物,有些人甚至用小钉锤敲打着瓷器。
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刘裕黑决定守在坑口,同时让周则胜去博物馆通知考古组的专家前来协助。下午三点,伴随着电线点亮的灯光,文物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发掘工作由刘裕黑主持,考古组的熊琳负责清理,刘玲琳则负责绘制文物简图。窖坑位于靠近锦江南岸的斜坡上,因建设民房而被填平,但幸运的是,部分墙基仍然保留在窖穴的顶部。窖坑的规格齐整,直径1.3米,高度0.8米,内部堆叠着一批瓷器以及少量的铜器和铁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刘裕黑和考古组的专家们有多年的经验,但他们并非陶瓷领域的专家,尤其对于元青花瓷器的鉴定知识有限。但在这种抢救性发掘的情况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一边清理文物,一边查阅资料和对比。突然,熊琳惊呼出声:“不可思议,这些是元青花釉里红瓷器!”
她手中捧着一件釉里红瓷器,翻阅着一本书,兴奋地宣布这个惊人的发现。元青花瓷器极其珍贵稀有,全国出土数量不到件,而釉里红瓷器更是其中的rare珍品,数量甚至不足20件。然而,他们却在这里挖掘到了19件元青花瓷器,其中包括4件釉里红瓷器,这简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发现。刘裕黑迅速将这些文物打包,并开始逐一上报相关部门。
专家们的鉴定结果令人惊叹:高安所发现的这批文物,在数量、质量、器型、品种和窑系上都是国内空前的。19件元青花和4件釉里红的
发现,使得高安窖藏的价值不可估量。这些文物的鉴定过程非常复杂,专家们深入研究了青花瓷器的烧制工艺。
在瓷器的烧制中,青花是由钴的氧化物制成的,而釉里红则是由铜的氧化物制成的。历史上,使用铜的氧化物来装饰瓷器是比较早期的技术,铜是一种金属,可以烧制成不同的颜色,包括云彩状和绿色釉。然而,关键在于掌握火候,不同的火候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全世界仅有不到20件釉里红瓷器,但几乎没有一件能够与高安元青花相媲美。其他釉里红瓷器要么颜色不够鲜艳,要么火候不够到位,要么只有一点点红色斑点,无法与高安的瓷器相提并论。
高安元青花窖藏的发现迅速引起了轰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多家报纸和杂志都以头版头条宣传这一发现,多部陶瓷专著详细介绍了这批文物,国际上的媒体也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