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志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39.net/disease/a_o8tgpzk.html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常常被教导要「立志」。都说:“有志者,事竟成。没志气,不成事。”请问您小时候有立过什么「志向」,今天可有实现?

王阳明先生在困居龙场,顿而悟道后,教化当地百姓,结合当时当地人们的情况,总结了几条训规,供人们参考。其中第一条就是「立志」。阳明先生劝人立志为善,作圣人,紧跟着的第二条便是「勤学」。今天的情况多有不同,但以「立志」为先,继之以「勤学」,却仍然值得借鉴。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勤学: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摘自《教条示龙场诸生》

回想我小时候,一帮小孩儿经常在一种半开玩笑的氛围中,被大人们问起「志向」。谁如果讲得好,会赢得夸赞;谁讲得一般,常常还会引人哄堂大笑。

有一次,与人一起山上在收摘花椒,邻居的一个奶奶问我长大了想做什么。我刚读了周总理的故事,便回答说我要好好学习读很多很多书。那位奶奶又问我读书,写作业是为了谁。我想都没想就回答说为了妈妈。这一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则是莫名其妙,羞愧难当,半大小伙子还流泪哭鼻子,觉得很是委屈。虽然当时都开导我说学习读书不都是为了我自己嘛。但是,那时候哪里能一时也想得通!

也正是有了这一番经历,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弄明白学习也好,读书也好,写作业也好,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想明白这番道理以后,我的成绩步步高升,学习的事情便没有让父母老师再多操过心。

但是也正是那一次玩笑,我不愿再人前谈什么「志向」。说来也是奇怪,「立志」一事倒好像是小孩子的专属事情一样,再长大些便很少被人问起。中考高考会讨论填报「志愿」,工作会谈「职业规划」。但这些大概也算不得是「人生志向」吧。渐渐地,自己究竟有什么「志向」也模糊了起来。

回到现在时,依我观察,今天的家长还是常常在半开玩笑的氛围中询问少儿「志向」,但比过去大概是宽容得多了,但是多数情况也不会真的当真。

而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往往遭到家长们一味地逼迫;有些爱好或“小志向”,如果与课程学习无关往往又被一味地禁止,导致他/她左右难顾,进退皆不得安。

而成年人普遍有些“大志向”只是为了赚钱。倒也简单明了,多数情况下反倒为着找不到实现这等“大志向”的便捷路途而苦恼。

志存高远

说起来,我喜欢看动漫,日本国的青春校园类的动漫里,也经常会有角色尤其是高中毕业生,常常也会为「志向」而迷茫、而烦恼。

看来「立志」一事,在当今时代,大概被人或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乃至忽略了吧。

开窍半年来,再读王阳明,乃至朱子,乃至溯源到孔孟,我才又逐渐明白了「立志」的重要性,更明白应当怎样「立志」。

依我今日的观点,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立志」更加值得借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又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志」于学;学而时习之,而悦!故能常学常新,日日新而又日新。故能自强而不息,厚德载物,厚积以待博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