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学生的老师——滇池边百草村三车书苑读书笔记《人物志》衔珠7
原文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辩三等。”
作者对孔子老人家非常尊重,说尽管当时孔子没有被重用,心态超级平和,把座下弟子学生分为几个级别,因材施教,使他们各得其所。
孔子是怎么来把班上学生分别的呢?这种分别心是可以有的,也叫智慧,善巧和方便。
孔子把得意弟子分四类:
第一,德行好的,颜渊等。
第二,言语出众的,子贡等。
第三,有政治头脑的,冉有等。
第四,写一流文章的,子夏等。
老人家又把这四类学生换个思路分为三等:
第一,“生而知之者,上也。”
一出生就牛掰的不得了,上根人,太少了,有。
第二,“学而知之者,次也。”
喜欢学习,通过学习懂事儿,成熟了,中根人,也少,有。
第三,“困而学之,又次也。”
遇到困难才知道努力学习的,又差一点,被逼无奈走到绝路了才反省,才努力,才阳刚,这种也很少,有。
大部分的我们都是流浪生死的货,一辈子不知道感恩,也不知道努力,自立。
到老了也没有熟的大有人在。
人生乐趣喔,逆水行舟,苦中作乐。老祖宗那么苦还想着帮助学生自立自强,吾辈汗颜喔。
老人家倒是没有说次就不好,只是先天禀赋与主动性不够。言语中都是夸赞,鼓励,有气魄。
乌龟笨一点慢一点,但确实是好同志,乌龟是吉祥如意长寿毅力的象征。
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孔子在当时要做点什么事做不了啊,手底下文武双全的人物多了去了。
为和平故,为看破名利故,潜心教育。
《人物志》作者刘劭,是个奇才,懂政治,精通天地科学,他对孔子的评价很刚。
“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恰恰如如地解释了孔子为啥没有去称霸,选择平凡的原因。
孔子的事,明天接着来。
恭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