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牡丹江日报牡丹江日报
雪城好故事
决战冬奥
专访
刘秋宏,前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员、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受邀出席“全球华人影响力体育盛典”、荣获“奥运卓越贡献人物”奖,参加北京长城文化节、助力喝彩《长城脚下的冬奥会》,参加“冬奥校园行——冠军公益课堂”、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讲述精彩的奥林匹克中国故事,担任平昌冬奥会火炬手,普及推广冰雪运动,作客央视、腾讯解说短道速滑比赛……从牡丹江走出的前中国短道速滑队队员、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刘秋宏退役后,依然活跃在冰雪舞台上,虽然身份在变,但传承发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初衷却始终如一。
翻开中国短道速滑队征战冬奥会的成绩册,从大杨扬在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为中国短道速滑乃至中国冬季项目实现冬奥金牌“零的突破”至今,中国短道速滑队共获得10枚冬奥会金牌,这些金牌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努力和付出。这其中,除了登上冬奥会最高领奖台的冠军外,那些为奥运梦想始终拼搏奋斗的运动员同样值得称赞,刘秋宏正是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成功不能只靠奖牌来衡量”。近日,身为首都体育学院教师的刘秋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让我们共同感受她浓浓的冬奥情怀。
01
“牡丹江,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
“牡丹江有着非常好的短道速滑传统,很多速滑名将都是从牡丹江走出来的。”谈起自己的运动生涯,刘秋宏说:“我的梦想在这里蓄势启航,也因这里乘帆远洋。”
“小学校园里就有冰场,经常上冰玩耍。”刘秋宏回忆,第一次上冰,她便可以穿着冰鞋、双脚站立在冰面上。当时的冰鞋不如现在先进,比较软,而她穿上冰鞋后可以很好的控制它们,体育老师觉得她的身体条件很适合滑冰,就开始一步步练了起来。“特别感谢我的恩师丁自来教练。”她说,练短道速滑之初,自己各方面能力不是特别突出,丁教练仔细看了她的每一场训练和比赛,觉得还是很有潜力的,就被选入了牡丹江短道队,开启专业训练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基础,在精神上、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多帮助。”训练中,刘秋宏特别能吃苦,很快便脱颖而出获得了征战全国赛事的机会。由于比赛成绩突出,年被选入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对刘秋宏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刚开始感觉很兴奋,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可是真正投入训练后,才知道差距竟然那么大。”她说,看到王濛等世界冠军在训练中展现出的技术水平后,感觉很失落,甚至一度想过放弃。“有一次训练间隙,王濛主动过来指导我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当时心里特别温暖。”之后,刘秋宏在教练和队友们的鼓励帮助下,重拾信心,快速进入了状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钻研、用心的优秀意志品质,让她在年起获得了征战国际大赛的资格。年世界杯荷兰站女子米决赛,第一次参加这一单项、此前毫无世界积分的刘秋宏一鸣惊人地摘取冠军,也开始了她主项由长转短的变化,及世锦赛米亚军、世界杯北京站米冠军、—世界杯米总分亚军……刘秋宏成为那几年在这个单项上唯一可以追赶王濛的选手,与王濛、周洋并肩构成中国短道黄金“铁三角”。
02
“曾经的遗憾,是我前行的动力”
“至赛季是我状态最好的时候。”刘秋宏说。在年哈尔滨大冬会上,她斩获米、米、接力三枚金牌以及1米、米银牌,成为当届比赛的最大赢家,迎来巅峰时刻的刘秋宏顺理成章地把目标锁定在了年温哥华冬奥会的赛场。
年1月20日,是一个让刘秋宏始终铭记的日子。她说,感觉那天的天空都是灰色的。距离温哥华冬奥会开幕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刘秋宏在训练中意外摔出赛道并被冰刀切伤大腿,伤势极为严重。“完了,我的冬奥会没了……”当时刘秋宏看着伤口,并没有意识到疼,鲜血很快染红冰面,只感觉腿上有些凉,但更凉的是她的心,“医院立即进行了手术,左大腿膝盖上方共缝了多针。”然而,当得知队伍并没有对她放弃希望的那一刻,刘秋宏决定放手一搏,手术后一周便快速地投入备战冬奥会的康复训练。
当队友出征温哥华的那天,刘秋宏默默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相信自己,相信奇迹!”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眷顾这个永不言弃的女孩,她虽以超乎常人的速度回归冰场,并前往温哥华与队友汇合,但却无奈接受身体条件无法达到竞技标准,在中国队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她选择了退出,“那一刻觉得自己离奥运会是那么近”……
“可能很多人觉得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太愿意回看的一年。其实不会。”刘秋宏说,现在已经释然了,曾经一度会觉得心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岁月的磨练,已经学会去接受它,而且还更感谢那次经历,让她学会了在训练中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在累的时候如何调整心态和状态,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03
“担任旗手,是让我觉得最自豪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些东西属于你,有些东西不属于你而需要去争取的。”凭着这股韧劲,刘秋宏把目标锁定在年索契冬奥会,但重回巅峰的道路是艰辛的,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恢复到伤前的能力水平。
年亚冬会,米和米接力的两枚金牌带给了刘秋宏极大的信心,此后的三年里连续获得世界杯接力、团体总冠军,世锦赛接力冠军;而在个人赛场,尽管没有金牌的收获,但依然取得了世锦赛米季军、世锦赛1米亚军的不错成绩。一路坎坷,刘秋宏终于站到了梦寐以求的索契冬奥会赛场。“索契冬奥会是我运动生涯中最后一届冬奥会,虽然只拿到女子米第4名,但却收获了比金牌更为可贵的荣誉。”索契冬奥会闭幕那天,时年26岁的刘秋宏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最荣光的时刻——担任闭幕式旗手,引领中国代表团步入会场。
“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闭幕式旗手,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拿过金牌的。”刘秋宏说,自己手机里一直保留着当时举着中国国旗的照片,回想起来依旧很激动,当时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中国体育代表团,也代表了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老运动员,“那是一种荣誉感。很感谢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给我的鼓励和帮助,其实体育不是只靠金牌论英雄,很多运动员为了实现梦想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努力,都属于奥运英雄,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04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年是刘秋宏人生的转折点。带着18个世界冠军的成绩单,她离开了相伴多年的冰场。
淡出大众视野的刘秋宏,完成了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的研究生学业、赴美学习丰富人生阅历、参与“冠军基金”转型项目体验媒体记者、积极参与活动宣传北京冬奥会……在经历过多种尝试后,如今她已经是首都体育学院的教师了,教体教专业冰雪运动方向的学生。“当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希望可以帮助大学生们更多的了解冰雪项目。”她说,大学四年跟运动员备战冬奥会的周期一样,看着大一新入学的同学们,就想到了刚退役时的自己,“上课的时候除了教授学生们专业技能,所有的技术动作都重新梳理,让一些零基础的学生能更快地吸收掌握。”
除了日常教学,刘秋宏还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配合国家滑冰协会对中小学和大学体育老师,开展滑冰指导员培训。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她也是十分期待。“学生们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我也要为冬奥会做些准备了,希望能够为家门口的冬奥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说,自己可能也会以解说嘉宾或者评论员的身份参与冬奥会,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大家了解短道速滑的竞赛规则,“在冬奥会的比赛中,短道速滑属于变数比较多的项目,偶然性也比较大,希望中国队能有个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参加北京冬奥会的牡丹江运动健儿们能够实现梦想,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为国争光。”
在刘秋宏的身上,始终都有着满满的正能量,她积极向上、追梦无悔、从不向命运低头,塑造了新一代中国体育人的榜样形象。采访的最后,刘秋宏表示如果可以,想带着孩子去赛场给爱人韩天宇加油,“现在他正在封闭集训,我将会在比赛现场为他加油鼓劲,希望他带着我们共同的梦想、以平稳放松的心态参赛,享受在家门口举办的体育盛事。”
文字:记者陶华
原标题:《逐梦北京冬奥会牡丹江冰雪人物志丨刘秋宏:牡丹江,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