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人物志之沈玉琳一本正经胡说八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375991.html

台湾综艺《康熙来了》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填补了那些空虚无人、孤独无比、迷茫无措、无聊至极的时光。

在那个港台文化强势的年代,蔡康永和小S珠联璧合,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着一个个通(niu)告(gui)艺(she)人(shen)的插科打诨,演奏出一台现象级综艺节目的华美乐章,下饭神器,居家必备。

不同于大明星完美的遥不可及,这些通告艺人,更像是我们左邻右舍的朋友,唠个家常,开个玩笑,敢于暴露隐私和瑕疵,亲切地如在眼前。

历史长河里,有人如滚滚红尘,有人如涓涓细流。岁月回首,我深感,那些带给我们无数欢乐的康熙小人物们,值得用文字镌刻下来,虽不如园林之貌,恢宏浩大,却有盆栽之景,别有风味。

尤其在这个余额、假期、健康什么都在清零、唯有病毒无法清零的时代,能让你会心一笑的人和事,实属珍贵。

原来,那些年风一般自由的人们,和花一样快乐的我们,曾那样真实鲜活地存在过。

今天我们进入第一期,出场人物是沈玉琳。

(1)荒谬的通告王

说到谁是《康熙来了》最受欢迎的艺人,可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如果说谁是通告王和收视王,“荒谬大师”沈玉琳当仁不让。

如果这一集康熙有沈玉琳,你会毫不犹豫点击观看,因为“笑果”绝对不用担心。“含沈量”成为节目质量和收视的关键指标。

一个戴眼镜、长相猥琐、穿花西装花衬衣的油腻中年男,操着公鸭般的声音,大呼小叫,像个疯子在现场手舞足蹈。

如果不听内容,你一定浑身恶心,然后转台。但如果停顿三秒,听这个男人在鬼扯些什么,立马不能自拨,你会不知不觉进入他精心营造出来的光怪陆离的氛围。

他仿佛天生有一种魔力,嬉皮笑脸地讲着很烂的故事,但依然让你有想听下去的冲动。

在一个纯属瞎编、毫无营养的故事中,你得到的是无语后的捧腹,荒诞里的快乐,平淡中的惊奇,油腻中的幽默。

他生平说过无数“谎话”,但最精彩的一个,我认为要属他捏造好友潘若迪和65岁老保姆洗澡的事件。

本来莫须有的事,被沈大师的嘴开了光,传得添油加醋,绘声绘色,让旁人忍俊不禁,让当事人欲哭无泪。

那么沈玉琳在成为荒谬大师之前,有怎样的人生呢?

(2)名字和泪水,是荒谬的注脚

年12月24日,台湾的嘉义县水上乡龙德村,一个普通家庭里,沈玉琳出生了。

用两个关键词来描述他的前半生,就是“名字”和“泪水”。

他出生时,父亲还在金门当兵,曾留下两张字条,一张沈玉国,一张沈玉琳,男生名取前,女生名取后。

然而他母亲目不识丁,搞混字条,偏偏在报名时拿了“沈玉琳”那张。

沈玉国变成沈玉琳,误打误撞,错进错出,似乎命中注定,荒谬大师的人生就此展开。

第二个“名字”发生在他高中,那时候流行笔友写信。

青春懵懂的小沈在杂志后面翻到一个中意的笔友名字“梦蝶”,然后开始给她写信。

他给自己取名“沈玉清”,因为正好看到费玉清在唱歌,取其清新如玉之意。

后来梦蝶也回信了,两人频发写信,开始柏拉图式的心灵交流,在徐志摩诗词的抄写中,沈玉琳觉得找到了真命天女。

一次梦蝶打电话邀约他相见,见到梦中女神的机会来了。但就在他赴约而至,看到那个年轻的姑娘时,噩耗降临。

第一个噩耗是这位姑娘是梦蝶的孙女,她的奶奶才是小沈的那个女神。

第二个噩耗是梦蝶已经过世,留下一句话:谢谢你让我的生命余晖显得如此璀璨。

“名字”带来了两个阴差阳错的“事故”,而“泪水”则更多是悲伤的“故事”。

第一次是成绩前三的沈玉琳,因初三痴迷武侠小说而导致中考落榜时,“我丢下伞,不知落下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第二次是大学联考(台湾高考)前,他发奋读书挑灯夜战,母亲送来一盘削好的梨子时,“我看到有水滴到盘里,天花板没有漏水,是我的泪水!”

第三次是他当上制作人后因为节目陆续被停,欠债千万被逼要卖房子,比他小17岁的妻子安慰和理解他时,“我冲进浴室,打开淋蓬头,分不清是淋蓬头水还是泪水。”

第一次学业危机,母亲质疑没有优秀奖状时,他鬼扯到:“奖状学校不发了,环保不能砍树。”

没想到,编瞎话的功力在那个时候就开始萌芽。

第二次发奋图强,他考上了台北世界新闻大学,当时他以为广播电视是修理电视的。

父亲指着家里破旧的电视说:“王八蛋,你苦读四年,回来把电视修好!”

没想到,他今后出现在了千家万户的电视里。

第三次逼上绝路,已经41岁的他不得不由幕后转到台前,成为一名通告艺人。

没想到,他开启了综艺通告王之路,在电视上舌灿莲花,一个月最高能接到个综艺通告。

两次“名字”引发的误会,三次“泪水”面临的挫折,无形中塑造了沈玉琳的性格:人生如戏,嬉笑人生。

同时也给他烙上了鲜明的综艺特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3)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沈玉琳总是自诩自己胡扯功力了得,能从外太空聊到内子宫。

这可能得益于他初三后就开始涉猎包括金庸古龙、四大名著、《金瓶梅》等各类教科书之外的“课外知识”。

他接到的第一次综艺通告是聊女生第一次月事的心酸。他居然硬是上台胡扯了一通,像自己真的经历过一样,最后节目效果出奇的好。

沈玉琳的特点就是极其擅长编故事,能从普通的生活日常中,提炼出荒谬的点,用戏剧化的语言编织成段,再使用极具个人特色的腔调和节奏,在重点处音量突然放大,在转折处骤然停顿,吊足你的胃口后,给你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或者惊吓。

他自嘲“艺人靠脸吃饭,我靠不要脸吃饭。”并且还提出著名的艺人生存三原则:

一、要坚持;

二、要厚脸皮;

三、要坚持厚脸皮

一次节目上台前,有年轻艺人问他:“玉琳哥,你这个表演准备了多长时间?”

沈玉琳依然嬉皮笑脸,但这一次没有胡说八道:“我的表演准备了四十年。”

如他所言:“荒谬是在嬉笑怒骂后仍有三分道理。”

此致,敬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