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像什么龙,玄鸟之类的神物很是常见,最多的要属蛟龙,动不动就是哪个皇帝斩了蛟龙,神乎其神,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厉害。除了皇帝也有这种神人,能够斩蛟龙,斗恶虎,今天就来看看这个人是谁?内容是否真实?
周处斩蛟龙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此人名叫周处,是村子里的一霸,当地人都把他和南山的白额虎,长桥下的蛟龙称为“三害”。他年轻时就体力超群,喜欢骑马打猎,轻狂放荡,乡里都唯恐避之不及。
周处知道乡里人都厌恶他,也有改过自新的意愿。于是有一天他就问乡里的长辈:“当今时局平和,又是丰年,大家为何苦闷不乐?”这个长辈就说:“三害未除,何乐之有?”接着说这个三害分别是南山的白额虎,长桥下的蛟龙,以及周处。于是周处说我能够除掉这些祸害,就开始了行动。
周处先入山射杀了猛虎,又下水与蛟龙缠斗。而蛟龙可不像猛虎那样好对付,周处先是抓住蛟龙,翻身骑在背上,随着蛟龙在水里一上一下地穿行数十里,最后在荆溪斩杀了蛟龙。这期间过了三天三夜,村里的人都以为周处也除掉了,很是高兴,回来看到此景的周处恍然,于是坚定了改过自新的决心。
真实记载的周处
周处,(-年),本是东吴吴郡阳羡人,年轻时体力超群,而又因为年幼丧父,整天游手好闲。改过自新后,志向存义烈,言谈讲忠信而守分寸,一年后就得到州府辟命,进入东吴政治体系。先后担任了左国史、东观令及无难督。
年,晋灭吴,之后周处出仕晋,先是任雍州新平郡太守,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很是成功,令叛乱的羌人归顺而得名。之后一路攀升,做到了御史中丞的位子。他纠劾从来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也遭到纠举,于是得罪了梁王。
于是被众人在年羌族叛乱时以东吴名将之子推荐征讨。而带头的就是司马肜以及夏侯骏,这两个都是皇亲国戚,司马肜还与他有仇。朝中有人就分析说若周处为先锋,主帅还是司马肜等则必败无疑,但朝廷不听。
在年,司马肜等逼迫周处以5千人攻打屯兵七万于梁山的齐万年,兵士都还没有吃饱饭就被赶上战场,结局可想而知。在周处带领下杀敌万余人后,打到弹尽粮绝,最终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死,其他人没有支援。就这样周处走到了尽头,死后被追谥为平西将军,今天还有专门的“周王庙”,就是奉祀周处的。
周处不管有没有真的斩龙,但是他在历史上确实留下了大名,以忠义被后人记住。尽管是这样,但流传最广的还是除三害斗恶虎,斩蛟龙的事件。
被证实斩蛟龙事件为假
但这经过后世史学家的考证,斩蛟龙的事件是虚构的,并不存在。清朝人劳格的《晋书校勘记》中说斩龙事件取自《世说新语》,以《周处传》和《陆机传》核实是假的。当时周处弱冠之年陆机还没出生,就不存在入吴寻二陆。而陆机在吴灭之前都没有入吴,于是得出周处斩蛟龙事件为虚造,是不真实的。
而在前面的各种书籍中,都有周处除三害的故事记载,而《晋书》作为史实记录的史书,也没有加以考证就记录了。刘义庆作《世说新语》多半是为了告诫众人,有些故事不能全信。
参考:《世说新语》《晋书·周处传》《晋书校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