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嫉妒曹叡羡慕,魏晋第一美男子何

北京比较好荨麻疹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0324/10490515.html

题/魏晋盛行美男子,其中何晏尤为出名,他到底有多帅?

文/椿椿仔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01花样男子

何宴,字平叔,是三国时期,魏晋集团的大臣,同时也是一个有名的玄学家。何宴出身汉末名门何氏之后,在父亲何咸死后,母亲给魏阵营的最高统治者曹操当小妾,而自己也因为长相英俊而受到曹操的宠爱。

众所周知,在魏晋时期,要想进入美男子榜单,首要达标的条件就是皮肤白。皮肤需要白到什么程度呢?答案是越白越好,最好肤白胜雪,而何宴就是这样的一个达标的美男子。

陈寿的《三国志》写道何宴平时极度自恋,不论是静的时候还是动的时候,都时刻不忘梳妆打扮,走路的时候还经常看自己的影子,觉得自己太好看了。

02重视气质

俗话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何宴不仅仅是好看而已,令他美名远播,流传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有出众的气质。

根据《世说新语》里的记载,何宴的评述是“美姿仪”,说的就是他不但长得面容俊美,更是仪表堂堂,举手投足间流露着潇洒倜傥的气质。

出场自带聚光灯,走到哪都是舞台的何宴自然会引起部分人的嫉妒和攻击,这是历史改变不了的人性真理。在《世说新语》里就有这么一段记载:

有一天,魏明帝曹叡在宫中赏玩,看到一个白得透亮的瓷器,突然想起了何宴,就问身边的宫女和太监,何宴如此肤白貌美,是否有什么保养秘诀。

宫女和太监察觉到皇帝的小心思,赶紧掏出阿谀奉承和中伤诽谤的伎俩:“何宴的脸肯定是抹了一层层的粉才这么白的,听说他脸上的粉比城墙都厚,卸了妆还不知道什么鬼样子。”

曹叡听着很受用,为了进一步满足自己的嫉妒和中伤的情感需要,于是特意选择了在一个炎炎夏日,请何宴进宫谈事情。

何宴不明就里,准时到达后,曹叡赏赐了一碗热汤给他喝。看着何宴满头大汗的喝完一碗汤,曹叡的心情由激动转向了沉重。

只见何宴卷起袖子擦拭脸上各处的汗水,唯独不见他掉粉,反而喝完热汤后白中透红,眉宇之间顾盼生辉,一股自然而优雅的气质瞬间满溢出来。

曹叡看了看前两天一起中伤何宴,此时却两眼发直的宫女太监们,无奈地叹气,他知道,眼睛是骗不了人的。从此,“傅粉何郎”的美名从宫中传到了民间各处。

03“时尚博主”

除了肤白和气佳之外,帅哥必备的穿着打扮技能,在何宴这里也是点满了技能点。魏晋初期,因为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乱,大家的穿着还是比较朴素的,简单耐磨是第一标准。

相比之下,曹操的继承人曹丕会穿得比较好一些,上等质地的绸缎,缝上金丝银线,加上一些图案的点缀,再沐浴更衣,把头发打理干净再插上发髻,曹丕往往在镜子里确认了对自己的满意后才出门。

直到有一天,曹丕看到远处走来了一个人,跟自己穿着材质相似的衣服,他慢慢靠近,正是何宴。衣服相同的情况,面容和气质的对比更是被凸显出来,放在外面和任何一个人比,曹丕都不会逊色,但对手却是何宴,曹丕当场心态爆炸。

自从那之后,曹丕每每和何宴撞衫,其实很正常,因为何宴也是在曹操家长大的,绸缎都是统一裁剪使用,并让统一的师傅去缝制的,但是,这样的相同遭遇在曹丕眼里就变成了一种故意。

于是,曹丕明里暗里就各种讽刺何宴是个外人,不是曹府里的人,这也是后来曹丕继承曹操位置后,一点官都不给何宴做的原因,相貌之辱不可忍。

除了经常和曹丕穿一样的名贵服饰外,何宴在其他时候穿服饰都追求一种细节上的与众不同。

比如会选择在腰间佩戴合适的玉佩和吊坠,在手腕处佩戴金银手环,在胸口处请师傅缝上自己设计的图案等等,在衣服的色泽方面,也常常敢尝试不同的颜色去驾驭,撞色拼色元素玩得得心应手,被身边的人纷纷模仿,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魏晋时期的时尚博主。

04四、后话

从一个美男子需要的三元素角度来看,何宴可以说是一个满星王者,长得帅、有气质、懂穿搭。除此之外,何宴还精通黄老之学,喜欢喝酒和清谈,闲暇时还爱好抚琴和吃五石散。

在当时的文化界,何宴是颇负盛名的,但是在政治界,何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郁郁不得志,所以才会饮酒作乐和吃五石散。

一直到曹爽执政时期,和曹爽交好的何宴受到重用,一路升迁,然而最终,因为高平陵之乱,被夺权后的司马懿以支持曹爽叛乱之名夷灭三族。

何宴的死,在后世研究中是有争议的,很多史学家认为是司马集团的刻意抹黑,但是,这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追求独立自由的美男子,最后悲剧收场,更添一种艺术的美感。

参考文献:《三国志》《世说新语》《魏氏春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