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耒阳,有种心愿叫做落叶归根,死得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相对比较沉重的话题,人逝世后,是就地埋骨他乡,还是落叶归根?说白就是,到底应埋哪?

如今,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很多人不得不背负行囊,远离故乡,奔赴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谋生,有的甚至举家迁徙。那么人逝世后,怎么个安葬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谋生之地,并非安生立命,灵魂归宿之地。一旦客死他乡,要想就地安葬,起码得有当地户口,才能有这个资格。要想落户当地,除了人才引进之外,就是在工作地购房。估计90%以上的在外务工人员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两点。

不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出于亲属的情感考虑,不幸在谋生之地逝世,一般都不会选择就地安葬。就算能,万一亲属们哪天离开谋生之地,告老还乡或荣归故里了,以后每年清明节过来祭祀,都是个麻烦事。何况家人怎能接受让亲人灵魂漂泊在外,做个孤魂野鬼。

最多,就在他乡火化,然后其家人把骨灰带回家乡故土再次安葬。有的则是,在人弥留之际,从千里之外转回老家,不论如何,也要死在自己的家乡,死在自己的老家里。

以耒阳城区为例,很大一部分居民,是从农村搬进城来的,户口在农村,父母、妻儿子女在城里生活多年,老家的房子早已荒废,农村的家也只是一个可追忆“概念”而已。

最早进城的那批人,由于子女是农村户口,要想在城里上学,除了找关系之外,还得额外交什么建校费等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于是想尽办法为子女或自己买个城里户口,记得应该是90年代中期的时候,买个城里的户口要好几千元,有的甚至要花费上万元。不得不说,那个时候,城市有点歧视农村人。

对于进城谋生安家的这部分人,绝大部分都没有体系内的工作单位,条件一般的买个小产权房,条件好的买个小区房。要不打工或创业,对他们而言,始终没有归属感,有的仅是解决了户口问题。可换来的却是:老家的田地没有份了,城市的养老没有着落。

对于那些早就脱离故土,体制内的人来说,等归天了,想埋到老家去,还得看你在湾村的口碑,口碑差得,老家村里人抬杠阻扰的现象也常见。户籍在老家的,死了,埋到乡下老家祖山上,那是理所当然。

那么,等有一天人死了,该怎么办?

场地允许,条件好的,在居民楼下搭建个灵堂,叫上一个殡葬队,摆上几桌,举行一个追悼会。然后用上几台车,把棺材拉到老家下葬,一路吹吹打打,送葬队进入湾村后,那比得是阵势和排场,看谁家风光不风光,有钱没有钱了。这笔开销,动辄5万打底,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场地有限,嫌麻烦的,直接拉到青山陵园,举行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后。要不花点钱在青山陵园买块墓地,火化后直接安葬。要不同样叫上一个殡葬队和几台车,吹吃打打,一路送归老家下葬。送归老家下葬的,一般都不会火化。中国人骨子里对风水就是非常讲究和深信不疑的。人死后一定要找个风水先生,在祖山上挑一块风水好的地下葬。爷爷奶奶墓地选得好,能庇佑子孙后代平安,有利于子女后代繁衍发展。一家子有出息,发财了,当官了,人们常会说,肯定是爷爷奶奶及祖辈坟墓上“拱土”了(耒阳土话)。

那在青山陵园挑选墓地时,哪块墓地风水好,哪块又不好呢?于是,墓地便有了三六九等,便宜的要价1万多,中等的上万元。想挑块风水最好的墓地,还得提前预定甚至抢购。于是,青山陵园墓地的开发,也就如房地产开发一样,分期开发出售,户型好的、朝向好的、价格高,低楼层的、采光不好的、则特价销售。难怪不少人抱怨:死不起啊!

人终有一死,生要买房子,死要买墓地。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总要有个安身归属地。可耒阳青山陵园毕竟就一个,供不应求。

年,耒阳城区常住人口规划要达80多万。那么,政府总要规划腾出一些“风水宝地”来收纳这些老去的肉身吧。多几个人埋到风水宝地,其后代升官发财了,也好为耒阳的经济发展做点贡献,也好为耒阳的人物志光荣榜增添几份荣耀。

拿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如果爷爷奶奶等还在的,等老去的那天,他们肯定是希望埋骨老家故土。对于祖辈这代人来说,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埋骨桑梓,守着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是最好的归属,也是生后最大的心愿。

对其父辈一代来说,情况可能稍不同了,尽管也是来自农村,户口在老家,但他们在城里打拼了半辈子,在耒阳城里扎了根,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对于老家虽有割不断的情愫,但回去也面临诸多问题,老家的房子没有了,有的甚至湾村都荒芜人烟了。人走了后,其子女想在老家腾个地方,给父母办个像样的追悼会都很难。与其这样,还不如在青山陵园买块墓地算了,反正子女儿孙都在城里生活,每逢清明节,也方便子女去祭祀自己。

可到了80年代出生的这代人,以及往后的人来说,等老去的那天,该怎么办呢?心中早就没有农村老家的概念了,回不去了,也没地可回了。尽管出生在农村老家,但长在城里,生活在城里,户口在城里,等老去的那天,估计只能去青山陵园了。

希望,等自己老去的那天,能死得起,不至于麻烦子女,拖累子女。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