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帅爱将
唐金龙少将有一外号叫“唐拐子”,这是因为他左腿瘸了的缘故。
根据将军之子唐胜利转述,当年唐金龙在陕西米峪镇作战,在去前沿指挥所的途中,将军突然左腿一软,人就歪倒了。他并不知道自己左腿中弹,站起来后继续前进,结果还是歪倒在地。将军大怒,再次猛然站起,走了没几步,只听左腿里咔嚓一声——骨头断了,从此落下终身残疾。
唐金龙年出生于湖北汉川,少年勇武,因殴打恶霸被通缉而逃出乡里,19岁加入红军,参加的第一支部队就是贺帅领导的红三军,从此他就和贺帅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金龙作战坚决,绝不轻言艰难,贺帅深知这一点。唐胜利回忆,抗战时期的某次战斗中,唐金龙给总部发去一封电报,电报只有四个字:要求增援。
贺帅得知后非常着急,立刻就派兵火速前往,不得延误。为什么这四个字能引起贺帅如此大的反应?贺帅说:“你不知道这个唐拐子,他只要还能打,就绝不开口;他要是开了口,那就是万分险恶了。”
贺帅不仅了解唐金龙,而且爱之颇深。某次,唐金龙连续7天7夜指挥战斗,最后头晕眼花,口干舌燥,不能站立,医院后被诊断为甲亢危象(即甲状腺危象),必须立刻动手术切除病变的腺体。
贺帅叫来医生询问,得知医生要在爱将脖子上动刀,又得知这位医生是俘虏的国军医官,贺帅怒道:“你想害他!?”医生耐心解释一番后,贺帅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我枪毙你。”
亮剑原型
威胁军医一事也是来自将军之子唐胜利的转述,后被载于作家吴东峰所著《开国将军轶事》一书中。
这个桥段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熟悉,因为《亮剑》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桥段,而其原型可能就来自唐金龙。
据说,唐金龙也是李云龙的原型之一,至少百度百科是这么写的。
建国后,唐金龙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据说贺帅主持军W日常工作时,曾想将唐金龙调至北京担任卫戍区司令,但没想到这反而让唐金龙受到了牵连。
67年1月21日,唐金龙将军于家中身亡,他的选择与李云龙是一样的。
李云龙曾问:“你知道一个军人最体面的死法是什么吗?服毒?上吊?不是,那是老百姓的死法。军人的死法应该是用子弹。”这句话,大概也说出了唐金龙的心声。
年唐金龙将军得以昭雪……
所以,上面所说的那些传奇故事只能通过将军之子来转述,至于它是不是被夸张和传奇化了,我们恐怕已无法考察。斯人已去,我们唯有缅怀。
峥嵘岁月
通过唐胜利的转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唐金龙是如何走过那些艰难的岁月的,而且我相信,这些故事不仅代表唐金龙,更是老一辈革命家勇敢无畏和乐观奋进的缩影。
唐金龙曾向家人讲过,自己当年过草地的时候,连续好多天都没有饭吃,饿得头晕眼花。走出草地后,他偶遇一藏民,从他手里买了20只鸡和两个5斤重的锅盔,叫来李文清(开国少将)共四人一起聚餐。
4人狼吞虎咽,将这些东西一扫而空,到了晚上4人均感到腹胀难耐,在地上打滚不止,其中一人竟然活活胀死。
这就是唐金龙说的:长征路上,我差一点饿死,又差一点撑死。
唐金龙讲过自己某日和王震(开国上将)、张宗逊(开国上将)、顿星云(开国中将)等将军一起用餐,餐桌上,王震将军从自己的怀里抓住一只虱子放在桌上道:我这里有一只小动物。张宗逊将军不甘示弱说自己有两只,说罢就从怀里捉了两只出来。顿星云将军也不服,开始在怀里搜索……
没过一会儿,桌子上就爬了十几只虱子,大家见状都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