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山古称“暴山”,自古是地灵人杰、江南名胜、洞天福地、地灵人杰、宗教名山。盘旋七十二峰,青笠如笠,攒剑如剑,围屏如屏,卓笔如笔,峰峦重叠,维妙维俏,终年白云缭绕,故名大云山。云山幽远,历史亘古,所以文化底蕴盘根,神话传说迷人,古今名人轶事多不胜数,留下诸多诗联题咏,载文兴道。
《汉宫春·湘北大云山》
同上高峰,看新村西峙,碧水东流。凝眸纵横阡陌,沃野新楼。穿林好鸟,问诸君、可有吟讴?休负了、红肥绿瘦,良辰美景悠游。
千古繁华此地,任风云气象,叠浪难休。追思佛道圣殿,旷世风流。当年战事,卷沙场、十万貂裘。谁共我、高斟美酒,倾杯一奠山丘。
宋时有岳州通判石光,居大云山辟谷学道,成为一代道教祖师,后来兴渐建有28座庙宇,成为道家第二十五洞天,香火鼎盛,名动大江南北。山顶修建有祖师殿,相传真武祖师亲选此地为道场,祖师殿绿瓦白砖,朱门亭阁,被山林环绕,屹立山巅,与楚天相峙,傲然于万物。
《水月霜钟》
古刹风清临碧渊,寒鸡三唱月华天。
蒲团老衲心犹醉,惊击霜钟醒客船。
如今的大云山,位居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省十佳森林公园之列,山上云雾缭绕,林木幽幽,颇有一种“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韵味。傲观八方,香纳百里,主要人文景观有大云山祖师殿、玉真观、观音古寺、三捷碑、白云亭、石光祖师墓、烈士纪念塔、观音坐莲石刻等,故被列为岳阳十景之一,号称“云山探幽”。每年善男信女朝山拜谒者多达20万以上。今来大云山,阔步上高台,追忆在当年。拾首诗七首,全是一肚乡思与感怀。
《喜朝天·忆大云山》
忆云台、历风雨千秋,几度神开。殿宇琼苑,屡遭烽火,危境悲哀。金凤依依飞去,寄离歌半阕不思怀。仙洞处,犹闻战鼓,留有青苔。
而今玉树疏影,看绿中楼阁,芳霭相齐。曲径幽谷,笑语阵阵,遍地花槐。乘兴登高览远,望巴陵,湘上彩云来。红日映,丛林如画,胜似蓬莱。
大云山境内山岳峻异,植被茂密。奇峰、怪石、云海、庙宇、题刻、碑林、古墓互相辉映,如诗如画。沿着山顶漫步,看云海翻滚,伴日升月落,听禅,悟道,惬意无限。
《登山观峰》
绿林苍雾上山头,殿庙芳踪隐碧幽。
且看前峦峰突兀,可怜难作悟空游。
大云山尤有古木参天,竹海茫茫,一年四季,绿波荡漾。漫步竹林幽径,风景婆娑,青翠欲滴,云海缭绕,掩映竹林,极富野趣。有人诗云:“绿拥四时来客舍,香分一缕过邻村”,“水晶盘捧漆山中,天半银河夺化工。”
《大云山尘迹》
豪情犹是少年时,信步登峰嫌步迟。
眼底云山非旧迹,陌头景象出新姿。
春风几度催红杏,冰雪一朝润碧丝。
游兴未阑天欲暮,斜阳挂在古杉枝。
大云山藏风聚气,真不失为人间仙境;毓秀钟灵,也不输天下奇观。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集自然、文化、革命胜迹于一体,是人们净化心灵、回归自然的好处去。有山中一老者对人常就说:“立吾村而东望,仿佛乎,翼然有山起于云中者。”可以感受得出,这位老者,身为云山中人,一脸的自豪感。
《极目》
望岩霞气若长虹,雨雪新晴泽密丛。
万里平空天一色,真君殿上夕阳红。
大云山,扼湘北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就是李自成农民运动重要发展地。大革命时期,这里更是演绎着地下组织的英勇斗争画卷,抗日战争时期惊天泣鬼的历史风云,南下支队转战大云山的英雄足迹。年,刘益民、杨品舟等地下党员在此秘密集会,遭到叛徒出卖后被国民党突袭,数名地下党员在此英勇献身。故此,在云山,有塔楼、英杰亭、烈士墓等先辈在此峥嵘的奋斗遗迹,今人来此托故,可以凭吊,可以寄托哀思。英雄壮志,忠骨不朽。
《大云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一曲悲歌后世绵,寒尘叠步谒忠贤。
春秋浩荡真君气,激我黎民壮国天。
抗战时期,正是大云山革命瑰丽而又悲壮时刻。时值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官杨森据此率部抗日,当长沙三次会战三次胜利之消息传来之时,他回首湘北抗战五年,感慨万千,决定在大云山勒石纪念。于是他选择大云山隆兴宫外一块大石壁,请来40多名石工。花两个月时间,将石壁凿成90平方米的平面。亲笔写下“三战三捷”四大字镂刻于石上,每字高2.15米,宽1.8米,字深20厘米,笔力雄浑。左边刻上64个注解文字,题款是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杨森题。
《三战三捷石刻》
云崖壁上刻刀天,每会仰怀鼓志鞭。
百载旌旗今烂漫,昂扬国气万千年。
年,王震、王首道率南下支队转战大云山,在此击溃日军和国民党顽军,进行大小战斗余次,杀敌三千,立碑“攻无不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并在半年时间里,八路军南下支队驰骋三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也一路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湖南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下支队在云山》
杀寇纾难辟战场,争锋万里到云冈。
峥嵘不负冲天志,累累功勋铸忠肠。
青山不负,巍巍忠魂。山以景传,景以志颂。大云山,不仅以山奇、景美闪耀,更是因为革命人物志咏,名垂青史,而永耸世间。
参考资料:
1、《岳阳县志》;
2、大云山森林公园景区介绍;
3、《岳阳县革命先烈史料》;
4、网络相关史料的引用。
谷新光:湖南岳阳人,作家、诗人、历史学者、红色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