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那些干饭人故事,有一本世说新语

北京皮炎网上医院 http://m.39.net/pf/a_9051917.html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肯定不是说什么《小时代》。如果用它来形容一个大时代,那倒是非常合适的。

汉末魏晋时期,盛行玄学清谈之风。那才是一个真正精英治国的时代。朝中的人才依靠九品中正制选拔,拔上去的人,几乎无一不是世家门阀弟子。拔不上去的人才就去了荒郊野外,也不闲着,天天饮酒赋诗,想办法弄几个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句子。关键是,朝内的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天天靠在南墙根儿底下,搔痒扪虱。顺便谈谈新闻故事。

其实也说不上是什么坏事。从“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到清闲玄谈,未必不是好事。但是,高阀门第,世家巨子,也都加入到讲大道理的队伍中去,也未必就是好事。

图片由百家号提供

杜牧有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晋人乐不自胜而后人乐之。并将他们的金句集结成册,为《世说新语》。

一部《世说新语》,撑起了中国成语的近乎半壁江山。更是成为了臧否人物混迹职场的必读宝典。平级同事,或互褒互贬,或机智如我一眼看穿;领军人物或树立形象或微言大义,或是通过一个故事委婉地提醒下属,三十六计、江湖风急浪涌,七十二变、厅堂雨覆云翻,但有《世说新语》在手,大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世说新语》里,自有数不清的职场故事。就连退休老大爷老大妈,也能在其中,遥想公瑾当年。

曹操,也是其中人物之一

《世说新语》里的故事,每一个都生动有趣。如果前后对照着看,就更加生动有趣。你说的黑是什么样的黑,你说的白,又是什么样的白。你说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太阳,太阳下面,何处才有彩色的黑?

看完了《世说新语》,自然就有,嘿嘿,嘿嘿。

晋朝的长安没了。晋元帝司马睿要在江东再起。

司马绍,坐在他老爸晋元帝的怀里。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司马绍就问:哭啥子呢?

元帝:洛阳都没了,不哭咋滴?娃啊,你说太阳远啊还是长安远啊?

司马绍:那指定是太阳远。有从太阳那边过来的人吗?

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把这个意思说了一下。又问司马绍:长安远啊还是太阳远啊?

司马绍:那指定是太阳近。

元帝说:你咋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司马绍:抬头就看见了太阳,谁能看见长安呢?

有意思不?有意思的在后面呢!

正月初一的时候,晋元帝司马睿在朝廷上扶着丞相王导。死啦硬拽要把王导弄到御塌上排排坐。王导死活不干:“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都是明白人啊!不服不行,司马绍小小年纪,就能得职场真谛。

魏晋中人,这张嘴就是这么厉害。

这就是保温杯里的枸杞。

再举个例。

王处仲,世许高尚之目。尝荒恣于色,体为之敝。

咳咳。王处仲,世人嘉许的高尚之士也。

荒,就是荒啥无道的荒。

恣,就是恣意妄为的恣。

敝,就是死如秋叶之静美的那个凋敝的敝。这就是需要营养的表现啊。

左右就要谏言一下啊!

王处仲说了:那是我以前不知道啊!解决这事情最是容易。

打开后院的门,把所有侍妾和婢女都打发出去了。爱哪儿哪儿去,爱咋咋滴!

时人都赞叹不已。

再举个《世说新语》的例子。

王处仲……怎么又是王处仲?那就他吧。

王处仲每次喝酒之后,就吟诗:

老翼伏励,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边唱一边拿着一把如意敲那个唾壶(就是痰盂吧)。

后来,壶嘴都敲得有缺口了。

但晋朝人的嘴上功夫还是很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