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古代降温解暑良方详解,古人到底是怎么

夏季天气炎热,为了避暑现代人想出了很多办法。外用降温法如空调、电风扇,内服降温法还有冰淇淋这等解暑消渴的食物,或是携一家老小去海边度假,一般靠近水的地方都比较凉爽。众所周知,古代人封建保守,所穿的衣服皆是长衣长袖又比较繁缛,不像现代的人们服装轻薄凉快。而且古代也没有电无法使用空调和电风扇,似乎也没有冰淇淋,他们该如何去降暑?

古代降温解暑良方——清凉衣物

优点:最简单的解暑方式缺点:古人保守,开放程度不及现代

每年夏天就是姑娘们最美的时候,裙子、凉鞋都可以拿出来细细的搭配;男人们为了降温防暑也要穿上轻薄的半袖和短裤。那么古人在夏季炎热的时候,自然也要换上更清凉的衣服。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利用植物作为材料,织成葛布这样的布料裁剪而成的衣服不仅轻薄也舒服。而且制作成本又不高,即便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得起。、

等到以后也有穿丝绸制成的衣服,这种衣服布料滑腻穿上身极为舒服。但是因为丝绸价钱略微昂贵,普通的百姓依然只能够穿粗布麻衣。也有将苎麻采集下来,经过纺织、裁剪、缝补成衣的。

古代降温解暑良方——手持摇扇

优点:节能减排缺点:手动发力,累

这不仅仅是古人降温的方法,事实上现在我们有时候去逛街也经常会拿到街边发送带有广告的小凉扇。有时候茶余饭后,也经常看见大爷大妈们手拿着一把小凉扇去公园乘凉。

扇子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期扇子是权利的一种象征,用苇制作的扇子象征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在古装剧中皇帝的仪驾背后总是放两把巨型的扇子,这就是表示皇上的尊贵,这种扇子只有宫里才会有。

但是扇子本来也是一种实用的东西,轻薄而大,可做扇风之用。或是有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在扇面上题字作画,扇子成为文人雅客手中喜好把玩的物件。古时候的扇子一般分作折扇和团扇两种,折扇比较受公子们的喜好,因为可以折叠起来小巧可爱便于携带;团扇多见于闺阁小姐所用,她们可以拿在手里面扇风遮阳。

扇子的材质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比如最开始人们不过使用巨大的树叶作为遮阳的作用,这也是扇子最早期的样子。后来有用羽毛做成羽毛扇的,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先生,手拿的就是一把羽毛扇;或是木质的折扇,扇起来还会有淡淡的木质清香;或是丝绢制作的,可以在上面绣花;再就是纸扇;也有特别讲究的会用玉、翡翠、象牙制作的,这样的较为名贵平常百姓亦不可得。

古代降温解暑良方——冰鉴

优点:节能环保型冰箱缺点:价格昂贵,普通百姓无法用得

《延禧攻略》中,魏璎珞为讨好皇后而发明了一巧物,取名为冰鉴。中间分为若干格子,中间放上各式新鲜瓜果,或是清凉饮品,四周可以放上冰块。因其设计巧妙,可以保证冰在其内而不会轻易融化。这么巧妙地设计,其实就相当于是现代的冰箱了。

其实冰鉴在历史上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早在周朝就有了冰鉴这种东西,《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hàn)。就是最好的证明。冰鉴的体型比较大,可以容纳很多的冰和食物。两侧设计有提环,便于移动,顶部有盖板并留有小孔,这个孔也是冷气散发出来的孔。将冰和食物可以放入其中起到保冷保鲜的作用,冰的冷气挥发充盈室内也可以起到清凉解暑的功效。

等到了明清以后,冰鉴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采用黄梨木或红木作为原料制成,体型上更为灵巧。在箱体外周设置铜环,便于搬运;箱内用铅或锡铺设作为内层,可以隔绝温度;上面设排冷气的小孔,下面也留有排除冰水的小孔,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箱内的清洁。使用时可以先铺设一层冰,然后将食物放于上面,冰释放出来的冷气也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此是一举两得。

古代降温解暑良方——冷饮、冰淇淋

优点:清凉解渴缺点:冰的价格昂贵,百姓无法使用得起

其实古代也是有冰淇淋的,甚至可以说冰淇淋起源于中国也不足为过。但是在古代,冰是一件奢侈品,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使用得到,而普通百姓根本无法负担得起冰的费用。

古代制冰的方法比较繁缛,他们没有直接得制冰工具。古人只能选择在寒冷的冬季开采、储存冰块,将冰块妥善的保管在冰库或者是地窖之中。待到到夏季天气炎热就可以拿出来使用,将它们凿成小块盛到盒子里可以冰镇新鲜瓜果或是酒品。

而且冰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够用得起,因为储存冰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平民百姓家不会耗费过多地精力在这个上面。即便后来已经出现了买卖冰的商人,冰在一些有钱的贵族人家可以使用,但平民百姓仍然无法负担得起冰的高额费用。

古人也注重享受,开始利用冰制作一些冷饮,起初可能是简单地在碎冰中加入绿豆水或者水果。据说到了唐朝,人们开始在冰中加入牛乳等物,吃起来有奶香味且又美味解暑,这也是冰淇淋的雏形。

在12世纪,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看见了中国对冰的使用方法大感惊叹,后来将这种“冰淇淋”带回了欧洲。又经过很多年,不断地传播,不断地改良冰淇淋才成为了现代人经常迟到的冷饮。

古代降温解暑良方——避暑山庄(哪凉快去哪呆着)

《甄嬛传》中,天气炎热,雍正帝便带着一众受宠的妃子躲到圆明园去避暑了。圆明园是皇家专属园林,就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外。因园内具备各色花草树木、亭台水榭,这里气候较为阴凉,所以清朝的皇帝喜欢夏季到这里来避暑。

除了圆明园,承德的避暑山庄也是清朝的皇帝特别喜爱的避暑圣地。避暑山庄建立于年,耗费了将近八十年的时间才建设完成,园内风景秀丽、山庄情趣朴素淡雅、格局壮阔辽丽。

历朝历代皇帝避暑圣地都不太一样,比如瀛台是明朝皇帝和其后妃避暑的地方。而皇家避暑圣地,百姓自然无法进入,但是他们只能选择用其他的方法避暑降温。或者找比较凉快的风水之地居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