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草木鸟兽之学文藏

清改琦兰竹图cm×60.5cm纸本水墨荣宝斋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左传》中最先出现“博物”一词,在《昭公元年》条中有:“晋侯闻子产之,曰:博物君子也。”这里“博物”一词的概念指的是博学、广博,所要表达的是郑国大夫子产博学多闻,见识广博。清汪士慎兰竹石图96cm×30cm纸本水墨南京博物院藏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正是“博物”以上意义的典型代表。张华的《博物志》是古代知识的汇总,主要包括山川地理、珍禽异兽、古代神话、历史人物、神仙方术五大类。从张华的《博物志》的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博物之学的包含范围十分宽广,天地万物无所不包。明陈元素墨兰图.7cm×46.7cm纸本水墨故宫博物院藏孔子在《论语》中对弟子们的教导中亦有“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的句子。结合这句话的前后语境,说的是孔子劝诫弟子们通过《诗经》可以学习到一些鸟兽草木的名称,即拥有一些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清华嵒绶带兰石图cm×55cm绢本设色荣宝斋藏这里的“多识”一词用来形容上文中郑国大夫子产亦可,只是孔子的“多识”相对于子产的“博物”,其所指范围要小很多。吴昌硕墨兰图52cm×39.5cm纸本水墨荣宝斋藏在“多识”概念的推动下,古代“草木鸟兽”之学发展颇为兴盛,并且在宋代形成了“草木鸟兽”之学的高峰。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王国维认为:“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明文彭墨兰图65cm×31.2cm绢本水墨故宫博物院藏陈寅恪亦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具体到绘画领域,郑振铎的观察颇为准确:“宋代(—)的绘画存留于世的比较多。他们能够使我们看出中国绘画的最优秀的传统来。宋代画家们所绘写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差不多是无所不包,从大自然的瑰丽的景色到细小的野草闲花,蜻蜓、甲虫,无不被捉入画幅,而运以精心,出以妙笔,遂蔚然成为大观。”明文徵明兰竹图73cm×26.8cm纸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文化的高度发达促使了宋代博物学的发展,博物学的发展同样表现在“草木鸟兽”之学方面。这些“草木鸟兽”之学亦推动了宋代绘画的发展,如同郑振铎所描述的一样“运以精心,出以妙笔”。清恽寿平山水花鸟图册·兰花蝴蝶花27.5cm×35.2cm纸本设色故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