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面广西的博物馆藏了个乐舞团西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里严肃深沉又呆萌可爱的文物正在变着法子吸引公众的目光广西博物馆的文物也不甘示弱它们还组了一支“乐舞团”成员都有谁?快来围观!00:31点击播放视频,看博物馆里的“乐舞团”。作为“乐舞团”里的门面担当翔鹭纹铜鼓是目前所有存世的铜鼓中最为精美、最为完整的一面鼓面和鼓身的主要纹饰为太阳纹、衔鱼翔鹭纹羽人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等线条优美,呈现了热烈的氛围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整体展示了大型集体舞的壮丽场面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民族具有神秘色彩的青铜重器广西是古代铜鼓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铜鼓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它集冶炼、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于一身广泛用于集众陈设、盟会、赏赐祭祀、丧葬、歌舞等场合当今的“三月三”歌圩中自然也少不了铜鼓的身影耳边回荡着铜鼓的浑厚声响古人们随着铜鼓“咚咚咚”的节奏狂歌劲舞这样的代入感是不是有了!翔鹭纹铜鼓上方幕布投影播放文物纹饰3D画面。翔鹭纹铜鼓于年在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出土随着翔鹭纹铜鼓一起出土的文物中乐器占了很大一部分人面纹羊角钮铜钟、竹笛、铜锣……不得不说古人对音乐的痴迷不亚于现代人!竹笛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吹管乐器这支八孔竹笛用一段带有两个竹节的竹管制成正面共有八孔从与它同一墓葬共出的其他乐器来看在当时的音乐组合中竹笛可能为主奏乐器,奏出主旋律另用编钟和铜鼓奏出音阶骨干音或由不同音程组成的和音进行伴奏听,谁家“竹笛”暗飞声?八孔竹笛吹响了千年的天籁之音可见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已经相当丰富笛声悠扬钟鼓和鸣铜鼓和竹笛有了成团当然少不了铜钟——人面纹羊角钮铜钟呈半截橄榄形上小下大顶有羊角形钮,上端开长方形孔身部正面铸人面纹,眼、鼻、口隐约可见羊角钮铜钟和铜鼓同时代诞生都属于南方民族特有的打击乐器常常相伴使用二者在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中也有出现左江花山岩画中能辨认的铜鼓图案有个。铜鼓发音浑厚、低沉羊角钮铜钟发音圆润、清朗两种青铜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可奏出完美和谐的二声部乐曲环钮铜钟是岭南特有的乐器“布”铭环钮铜钟和“布七斤”铭环钮铜钟每钟各发一音构成纯律小三度音程关系其音高、律制与同一墓葬共出的羊角钮铜钟、铜锣、铜鼓完全相同不得不说古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可不低虽然都是打击乐器铜钟和铜鼓在互相打配合但还少不了另外一种打击乐器——“布”铭三环耳铜锣是中国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铜锣实物器呈圆盘形,敛口,弧腹,面平锣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都是以铜制成因此锣在古籍中有“响器”之称锣最先由我国南方越人等族群使用秦汉时期锣的制造和使用传至中原一直沿用至今阵阵铜锣声声起一锤定音响千年仿佛看到了人们在打击乐器特有的节奏和音律下翩翩起舞的和谐画面怎么找到“乐舞团”?这支“乐舞团”藏在哪?为了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广西博物馆今天起推出系列活动你可以“云”游博物馆也可到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厅和它们来一次沉浸式“邂逅”怎么拥有“乐舞团”?博物馆选取翔鹭纹铜鼓形象手工雕刻矿石材质文物造型放置精油皂中博物馆巧用科技赋能和非遗技艺创意开发的羊角钮钟系列产品也已经上架了你也可以准备好把它们带回家羊角钮钟蓝牙音箱。你还觉得这些文物遥不可及吗?你还觉得它们只是冷冰冰的藏品吗?如今“活起来”的文物正在“火起来”它们“走”出展柜,现身文艺节目化身文创产品、数智化产品……以最本真的姿态诉说自我的来源不妨抽个时间与它们近距离接触听一个故事吧监制:罗锐蒋晓伶统筹:李冬艳陈丽婕文案:罗珊珊徐世杰视频:韦幸文吴晓雨美编:冯善伟张玥左松霭梁璐广西云青芒工作室出品特别鸣谢: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来源:广西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