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在《史记》《汉书》中都有传记,说他从小失去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22岁上书汉武帝求为大臣,汉武帝任为侍臣。他性滑稽,善诙谐,好作惊人之语,敢于向皇帝进谏。
两汉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着东方朔的传说。西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说:汉武帝喜好仙道,七月七日夜,西王母乘紫云车下凡来访,拿出七个桃子,大如弹丸,其中五个给了汉武帝,自己吃了两个,汉武帝吃完桃子把桃核留了下来,西王母说:“你留这桃核做什么?”汉武帝回答说:“这桃子味道甘美,准备种植。”西王母笑着说:“这桃子三千年才结果。”……
这时,东方朔正趴在大殿的窗户上偷看西王母。西王母对汉武帝说:“这个从窗户偷看的小儿,曾经三次到我的桃园来偷桃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东方朔偷桃”故事。
宋朝平阳水印年画《东方朔盗桃》宋元以来,东方朔偷桃的典故,一直是人们非常喜爱的祝寿图,成为中国传统祝寿文化的吉祥元素。民间年画艺人以此作画入图,宋末山西平阳水印年画《东方朔盗桃》托名吴道子作,画东方朔头戴罩巾,身穿宽领大袖袍,腰挂药葫芦,双手握一枝才偷到的仙桃搭在肩上,双足前奔,不安地回望追者,风吹得他的衣服飘浮着,从神态看上去,一副恶作剧得逞后顽童般的开怀神态。画中的东方朔十分逗人乐,神态天真无邪,叫人忍俊不禁,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位趣人惹人发笑的特质。
山西平阳年画《东方朔盗桃》摹本民国月份牌年画金梅生绘《东方朔献桃》人物多达13个,各种年龄阶层应有尽有,如儿童、美女、中年人、老人等,主体部分描绘东方朔身材魁梧,宽脸阔额,长髯飘拂,身子微斜,凝视三个童子肩扛头顶的大寿桃,画面采用了动中有静、动静相结合的手法,最突出活跃的是一个字“动”,主角东方朔和儿童等都在动,静则体现在坐在屋里的老奶奶纹丝不动,正在念经,画面自然环境相当高雅。
金梅生绘《东方朔献桃》“东方朔偷桃”是民间祝寿图长盛不衰的题材。民国时期为老人祝寿也常挂“东方朔偷桃”图。因此,齐白石老人也不能免俗,多次挥笔画下《东方朔偷桃图》。
白石老人《东方朔偷桃》作者
辉心的历史之旅我以我文写众生,且吟且唱且前行!
感恩遇见!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