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和《水浒传》当中都有武松这一人物形象。
虽然《金瓶梅》的故事是出自《水浒传》的一个章节,
但是对于人物形象来说,尤其是武松这一人物形象,在两部作品中却是天差地别的,
相比与《水浒传》,《金瓶梅》中的武松更具有烟火气一些,
他也有常人都有的缺点,在《水浒传》中完美无缺的打虎英雄武松,到了《金瓶梅》中变成了凡人。
《金瓶梅》用了"旧瓶装新酒"的手法,继承了《水浒传》的衣钵,借鉴了武松杀嫂的故事,去讲述了一件全新的故事。
在《水浒传》的二十三到三十一回与《金瓶梅》的一到六回、九、十回还有第八十七回的情节基本相似,在这些情节里,武松是一个大侠的形象。
但是细细来看《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又有所不同。
首先是武松和武大的关系,
在《水浒传》中,武松对武大既倚仗又信任,完全符合长兄如父的形象,面对柴进和宋江的不舍,武松依旧去找哥哥,而见到哥哥的那一瞬间便"扑翻身便拜",
以此可见,武松对武大的敬重,而武大对武松也是掏心掏肺。
反观《金瓶梅》中的表现,武松和武大之间反而似乎是有些嫌隙,兄弟两人见面之后,仅仅是笑逐颜开,表现的并不如《水浒传》一样明显。
而邀请武松回家住的时候,也仅仅是潘金莲先开口,武大几乎没有主动邀请自己的弟弟回家同住?是因为分离太久感情淡了?
是武大在家里没有发言权,潘金莲全代表他?
还是武大就是嫉妒武松,怕武松觊觎潘金莲的美貌?
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武大的表现,相比于水浒传来说,更具有烟火气,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小市民的气息,这样的性格才是真实的"人"。
在武松杀嫂的细节里也和《水浒传》中的形象大有出入,将《水浒传》中忠义敢为,有勇有谋的武松,变成了乱杀无辜,略显愚笨又贪生怕死的形象。
在《水浒传》中武松将邻居请到家里来作证人,还有人作笔录,带着王婆作人证,杀死潘金莲之后,自己去官府自首。
足以见得《水浒传》里的武松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但是在《金瓶梅》中的武松呢?
武松以照顾迎儿为借口将潘金莲娶回家中。
杀死潘金莲的手段也是残忍"把刀子去妇人白馥馥心窝内只一剜,剜了个血窟窿,那鲜血就冒出来......
双手去斡开他胸脯,扑扢的一声,把心肝五脏生扯下来,血沥沥的供养在灵前",
杀死了潘金莲以后又杀死了王婆以及王婆的儿子,这里的武松显示出的是残忍暴力的性格,杀死王婆的儿子就算是滥杀无辜了。
在为哥哥报仇以后,武松自己逃之夭夭,这里的武松在残忍杀人之后,又表现出自己贪生怕死。
和《水浒传》的英雄形象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还有在对待迎儿的问题上,迎儿在《金瓶梅》里是武大的女儿,
武松作为叔叔来说是不能不管的,但是在《金瓶梅》里,武松杀嫂之后却自己逃之夭夭,留下迎儿孤苦一人。
两部作品关于武松杀嫂的情节既然这么相似,那为什么武松的形象却大相径庭呢?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