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第三十九,有王献之的这样一个故事:王献之病重,请道家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家问子敬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子敬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chī)家离过婚。”郗姓较为稀缺,这边就联想到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娶的好像也是郗姓,叫郗璿(xuán)。那么是不是一家呢?是的,郗鉴选婿时,王羲之因为坦腹东床,被郗鉴看中,后来有“东床快婿”的典故。这王献之的第一任妻子便是母亲的侄女,也就是自己的表姐郗道茂。郗家王家姻亲关系见下图:画图无能,讲究看吧王献之和郗道茂青梅竹马,郗道茂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王献之就央求父亲为自己提婚。为此王羲之就还给郗昙写了一封信:“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意思就是:“你家女孩有没有中意的对象?如果没有,就和我家小郎结婚,那是再好不过了。希望你考虑一下。”二人喜结连理,婚后得益于王家丰厚的家产,生活平静幸福,生有一个女儿只是很早夭折了。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原为桓温的儿媳,桓济的夫人。桓温死后,桓济欲篡夺兵权,失败被贬至长沙,新安公主就与其离婚,央求皇帝将自己改嫁给王献之。皇帝一纸诏书,令王献之休妻再娶。王献之不愿另娶新安公主。传说王献之竟不惜自残,用艾草烧伤双脚,称行动不便,不能娶公主。但也没能逃避这桩婚姻。《思恋帖》里王献之写道:“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意思就是:“我对你的思恋无处不在,每时每刻。我反省自己时悲哀充满天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与你相见。怎么样才能让你明白我的心呢。只希望你能多多保重。无论早晚一定给我回信,让我知道你的情况。”《奉对帖》里写:“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唯当绝气耳。”则是极尽悲伤之情了。王献之与公主结婚后却一路高升,后来又纳桃叶为妾,并为她作了著名的《桃叶渡》,关于桃叶的身世,历来有多种猜测,有人说是金陵(南京)卖砚女。我们大致可以肯定,桃叶是一位识文断字且相当有文采的女子。《玉台新咏》等文献里收录了桃叶的四首诗歌作品,《答王团扇歌》三首和《团扇郎》。后世在南京秦淮河一处附会了一个桃叶渡。这桃叶的存在和王献之给前妻郗道茂的信,对于新安公主来说都是一些尴尬的存在。二人婚后生活无从考证。但二人晚年生一女,名为神爱,也是个女书法家,后来嫁给司马德宗做了皇后,司马德宗不仅长相呆傻,十多岁了连一句话都说不全。魏晋婚姻讲求门第对等,门当户对是实现了,但如意的婚姻倒也没多少。可能世间事就是达不到十分的好吧。作者有话:我是阿喵,一个立志于提升自媒体深度的喵,文中如有不妥的地方还请指正。据说喜欢我的人都特别有文化还超级有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