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声誉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蔡洪原本是吴国人,吴国灭亡以后,到晋国谋事。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城里有人问他:“官署刚刚成立,官员们也正在征召之中。在出身卑微的人里面选拔杰出的人才,在山野居士里面征召高明的贤士。你既然生长在吴楚之地,又是一个亡国之臣,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来这里应征呢?”蔡洪说:“夜明珠不必产于孟津这一带的黄河,手掌般大小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远赴昆仑山开采。大禹出生在东方的蛮夷之地,周文王出生在西方的羌人之中。圣贤的出现,是不局限于一个地方的。从前,武王伐纣成功之后,不正是将冥顽不化的百姓迁居到洛阳一带吗?你们不会是那些人的后裔吧?”西晋都城设在洛阳。生活在天子脚下的洛阳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地域上的优越感。因此,他们瞧不起来自南蛮之地的吴楚之人。面对洛阳人的挑衅,蔡洪一武王移民的事例,说明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洛阳人,曾经也是冥顽不明的贱民。给那些嘲笑他的人好好上了一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那个地方的特色人物。但是,人才并不一定是某个地方的特产,因而英雄也是不问出处的。没有见识的人,也没有什么建树的人,无可证明自己,也只能以地方优越感来抬高自己。遇到这种无理纠缠的人,讲道理是说不清的,只能摆出确凿的事实予以辩驳。蔡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仅将对方说的无力招架,羞愧难当。还同时说明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不要急着用外在的包装来标榜自己,因为你的实力只从你的内在往外散发,“集体荣誉”即使真有,但如果你没有参与其中的事情,对你来说那也是虚的。所以地分南北,而人不能以南北分,也不可轻易的以类聚以群分。只有个人内在的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