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要细微志向要远大

《淮南子主术训》言,心思要细微而志向要远大。心思之所以要细微,是要在祸害未发生前就能预见并加以防备,谨慎对待萌芽状态,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志向之所以要远大,是指要包容各诸侯国,统一风俗相异的边远地区,恩德遍及百姓。让大家的心向着你,团结在一起。

这段论述,对于一般的管理者而言,已经是振聋发聩了。而到了刘邵的《人物志七缪篇》,论述更加的精细严谨:

精神要深刻细微,本质要美善厚重,志向要宏远博大,心思要微小纤细。

深刻细微,才能因此领会神妙;美善厚重,才能因此气度充满;志向宏大,才能因此胜任重负;心思细微,才能因此慎防悔恨。

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历史人物。

心思细微而志向远大,可称为圣贤的例子,如周武王。周武王有四种好的品德,一曰镇定;二曰刚正;三曰平静;四曰敬重。

武王到了周地之后,夜里也不能酣睡。这是敬重之心超过了懈怠之心,吉利的事情。

周武王

心思粗略而志向宏大,可称之为豪杰,如晋朝司空刘琨。

年少时就胸怀远大志向。当好友祖狄被朝廷启用后,便说:“我枕戈待旦,立志扫平叛逆,常常担心祖狄早于我行动!”

但刘琨善于安抚而不善于控制,起兵拥立晋朝,一天之内依附的人几千,而离去的人也相继而起。

刘琨

粗心大意而胸无大志,可称之为傲慢放荡,如嵇康。

山涛要推荐嵇康做官,嵇康大怒,写信与好友山涛绝交;钟会慕名摆放,嵇康一直打铁。等钟会要走了,嵇康问:“你听到什么才来的,见到什么而走?”钟会没好声的说:“听到了所听到才来的,见到了所见到才走的。”

后来钟会在皇帝面前几句话就把嵇康给杀了。

嵇康

心胸狭小而又志向屑小称之为拘谨软弱,如庞涓。

庞涓是有军事才华的。但他的才华,不是帮助魏国去成就大业,统一天下,保家卫国,安康百姓。而是搞没有意义的侵略战争。足以见他的志向屑小。

魏惠王要庞涓请孙膑下山后,庞涓的心思全在如何消灭孙膑的身上,最好偷鸡不成蚀把米。身败名裂。

孙膑

故,这四类人之形象,已然鲜明。若要用人,必明鉴。什么样的人,用在什么位置,死生之地,不可不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