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作战双方为何先要派人单挑,而不

文/主任

看水浒传总会有一些迷惑,有些是来自水浒传本身的,比如林冲定位是一流高手,但是为何连祝家庄的祝彪都拿不下来,连一个八十岁的王焕都打不赢,这个太不正常了。另外武松也是,既然喝了酒能打死老虎,为何在桃花山的时候,同样喝了酒的情况下,却被一只本地土狗弄得狼狈不堪。

当然,这些都是作者在故事设计或者人物设计上的瑕疵。而另一些不解释来自文化上的,比如今天要谈到的这个话题,那就是在梁山军和朝廷交手也好,或者和方腊、大辽等对手交战也好,大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双方摆好阵势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发动进攻,而是先要上来进行口头上的骂战。

俗称打嘴仗。

没错,两军对垒都是先打嘴仗。这个现象放在现在简直不可思议,双方调动这么多的兵马,弄出这么大的动静,等真正上了战场双方面对面的时候,竟然不是直接开干,而是先问候一下。什么来者何人,什么我不杀无名小将,什么梁山贼寇,还不快快投降等等,诸如此类。如果硬是要归纳,这估计也算是心理战的一部分,就是通过放狠话来证明自己比对方要强大。

好了,这个环节结束了,你以为该开始打了吧。不是,还不行,必须是双方先挑选一个人出来,代表各自队伍来进行单挑。当然,这种单挑对象一般来说都是彼此队伍里实力相对最强大的,有些甚至还是主帅,是先锋官,比如卢俊义、林冲、关胜、董平等人就多次上阵和对方单挑。

两军对垒,先打嘴仗,然后再单挑,其他这么庞大的队伍,就是在那边为他们两人加油呐喊。这里面似乎有一些问题,为何不是一上来一碰面就发动集团进攻呢。

这里面与中国的文化还是有一些关系,小编个人理解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但凡做什么时候,都讲究个先礼后兵,师出有名。也就是说,即便我们要交手,也得大家把情况说清楚,大家把所有的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不玩阴的,都凭自己的本事来。这叫讲究。另一个为何要先打嘴仗呢,其实也是一样,也是先礼后兵,等于是各自交换名片,然后进行舆论造势,等这些都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干了。

第二个原因是,在冷兵器时代,更多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也就是一个人可以代表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尤其是水浒传这种古典文学作品,目的就是为了塑造英雄,所以必然要对他们进行拔高。

而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哪有这么多废话,只要号令一响,那是绝对的提着枪往前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