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根本依据是文字,如果书法家对文字没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那么,对于书法的传承与探索,将会掣肘于囿,自不必远走。书法即按法度书写,书写的对象当然是文字。由此,书家对文字的掌握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字的起源在于先民们的生活与劳动的需要,根据需要,以仓颉为代表的先民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诘屈成形,以画成文,由文生字″。这便在半坡陶文刻符基础上,推动文字向成熟更趋一步。所以,文字,是历代人民对大自然的不断认识,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有客观实际的寓意和指向,正所谓无一笔无来历″。
崔方珎榜书《见贤思齐》历史以来,甲骨文、钟鼎(金)文、石鼓文及秦篆刻石,既属于文字体制,又属于书法艺术,两者无法分割开来。这些古文字,作为应用工具今天不怎么使用了,但作为书法体裁的原始形态和书法艺术多层面的载体,应该是现在书法家所竭力赏析探求的。因此,书法家崔方珎匹其精力,一日摹古,一日研文,在秉承古人的法书技术的同时,认真研习古文字,力争做到知其书,知其所以书。
崔方珎榜书作品《天道酬勤》所谓书法风格,是不同书体外相给人的一种视觉感受。甲骨文线条犀利挺拔,结构自然风趣,朴实无华,甚至有一舯鲜活的稚朴天真情趣;钟鼎(金)文在继承甲骨文质朴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变换,向端庄厚重,神态委婉,笔调圆润古朴,笔画凝练方向演进,显现出一股庄重庙堂气象;石鼓文又是钟鼎文的竿头,也是籀文的代表,它的结字严整谨饬,堂皇大度,用笔圆劲畅达,雍容浑厚,一派郑重书卷之气;小篆从史籀大篆或颇省改″而来,为篆引体系终结,线条细劲而调均,结字婉而圆通。崔方珎榜书,充分调动了上述书体的各种风格要素,包括字法、线条、章法、情趣,力求一己之书,包融数体数相数风。
崔方珎榜书作品《旭日东升》崔方珎作品,同时大量吸收了清代伊秉绶的隶书营养,遍临《祀三公山碑》、《衡方碑》、《西峡颂》、《白石神君碑》、《天玺记功碑》、《天发神谶碑》、《裴岑纪功碑》、《颜真卿干禄字书》,这些碑帖,结字亦篆亦隶,用字亦真亦异,其书奇趣妙生。崔方珎深受上述诸碑帖启发与影响,学古人之博取,趋古人之后步,大胆循理创新,将篆隶楷行草之字法杂糅一起,试偿其现有书貌,不可谓不勇敢,不可谓不担当。
崔方珎榜书作品《开枝散叶》契刻符号在发展中形成了绘画艺术和“文字”,而草书、楷书、行书应为文字的“写意艺术”。
崔方珎榜书作品《悬壶济世》绘画写意要有形,方可为写意。书法也是一样,无文字的根基,怎能书写文字的法度,没有法度的书写,充其量为涂鸦,那会去书法甚远。崔方珎在其榜书书写中,紧紧把握文字的溯源性准确性,无论如何变法,都尽量避免文字的讹误,只做历代书体的融合运用,不做错误的标新立异,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一个对文字文化传承负责任的书家。古人说:笔墨当随时代”,只跟古人亦步亦趋,不越雷池半步,不算一个好书家,但不要祖宗,天马行空也成不了一个好书家。崔方珎殚精竭虑,力争做一个不甩脚镣而跳好舞的舞者,明知蜀道难,偏做攀行者,治学精神可贵也!
崔方珎榜书作品《紫气东来》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志,今人当尚变也。变者,说说容易,实则艰难。世间只有变是永恒的哲理,不变,则失去了生命,更谈不上艺术和美。崔方珎变法榜书,一或成就,一或失败,但不管怎样,至少会给榜书家园增添一株鲜嫩的幼苗,待茁壮成长,花落果生,还需方家众儒使以浇灌与鞭策。
崔方珎榜书作品《大展宏图》本文配崔方珎老师近期书写榜书几幅,以供书家和爱好者咀嚼。
崔方珎榜书作品《厚德载物》崔方珎榜书作品《琴瑟和谐》崔方珎榜书作品《奕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