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的怀抱里吕后泣不成声。
吕后其实是一个苦命的人。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刘邦落荒而逃,混乱中老爹和妻子吕后被俘,成为了项羽的人质。
被项羽折磨了将近年后吕后被放回去,发现刘邦身边多了个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自己成了被抛弃的弃子。
事实很快证明了她的判断。刘邦有一次对戚夫人提出来吕后的儿子太子刘盈不像他,性格太软弱。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更像他。
戚夫人听后大喜,开始没日没夜给刘邦吹枕边风,让他废掉吕后的儿子,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一开始是拒绝的,慢慢的听得多了也就同意了。但是他也指出,无缘无故废旧立新肯定会遭到群臣的反对,除非太子犯错或是太子之位突然空出来了才有机会。
戚夫人听完眼睛都亮了。
到这里大家可能都看出来了,刘邦是故意挑起吕后和戚夫人二人的争斗。首先确实是因为太子性格不适合统治国家,刘邦要为国家将来做打算;其次他怀疑吕后有异心,而且吕后家族在军中影响力极大,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大汉王朝姓吕不姓刘。
刘邦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废太子成功了,他就重新给新太子培养一批势力;如果失败了也能敲山震虎,自己也没损失。于是他倒乐得坐山观虎斗。
太子喜欢安静,每个月总会固定几天去上林苑划船钓鱼。有一次突然被一支冷箭射中手臂,掉入湖中。幸好太子及时呼救才捡回一条命。
吕后知道后差点晕过去,然后又大哭一场。冷静下来后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马上请求刘邦为太子做主。刘邦只是叫司法部门调查,最后只抓到了一个临时工太监草草了事。
吕后看到结果只是冷笑了一下,然后安排了一个御医随时跟随太子作左右。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有一次太子熬夜看书,一个新来的小太监给太子送宵夜。太子正看得入迷就没注意到他。时间一久,小太监脸上、手心都在冒汗,腿也不听使唤的开始颤抖。太子仁厚,以为他感冒了就让身边的御医给他号脉。
小太监感动得跪在地上大哭,说出了自己被人威胁的原委。果然经过御医检验宵夜有毒。最后太子不但没有惩罚他,为了让他免遭戚夫人的毒手,还悄悄把他送出了宫。
吕后知道后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叹息了一声。最后还是不放心,于是找来了二哥吕释之。这个人不简单。
吕后的父亲擅长相面算命,二哥吕释之深得其真传。经历了之前的两次风波以后吕后已经有点六神无主,于是让二哥给太子算一下下吉凶。得出的结果是如果放弃抵抗就是死路一条,搏一搏还能绝处逢生,而且最后必有贵人相助。而且眼下太子马上还有一劫。不过他说自己会做好准备让吕后不必担心。
没过几天,太子府半夜就遭遇刺客袭击,被吕释之赶跑了。吕后大怒,质问为什么不杀掉或是活捉刺客。吕释之表示敌强我弱,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这样才有回旋的余地。而且对手连刺杀这么低劣的手段都用上了,说明已经黔驴技穷了。这时候吕后最好主动去讨好戚夫人,麻痹敌人。
吕后这才把刘邦之前赏赐的大量上等布匹和珠宝悉数送给戚夫人,还表示自己年龄大了,这些东西都不适合了。这些东西只配年轻貌美的戚夫人拥有。戚夫人虽然心里恨不得给吕后一巴掌,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于是就欣然接受了。
吕后顺水推舟,借机提出如意聪明伶俐,自己十分喜欢,打算认他做干儿子。戚夫人马上警觉起来,找个借口拒绝了。
两个女人的斗争暂时告一段落,吕后处于绝对下风。宁静只是短暂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才更加凶险万分。
戚夫人自己上不了台面的种种手段屡屡失败,于是就把希望放在了刘邦身上,又故伎重施给刘邦吹枕边风。于是就有了刘邦在大殿提出废除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当时大部分人都反对,其中以周昌反应最为激烈,他有口吃的毛病,加上当时很生气,说了句很经典的话: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被他的样子逗笑了,第一次试探就这样过去了。
等周昌从大殿出来时,一直在侧殿偷听的吕后直接就跪下了,激动的说:“如果不是您,太子就几乎被废掉了。”
周昌赶忙把吕后扶起来,诚恳的说:“虽然太子地位暂时保住了,但光靠我们毕竟势单力薄,今天还有很多人没有表态,您还要尽量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啊!”
再次谢过周昌后,吕后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于是就找来二哥吕释之一起商量,最后决定由他出面去说服争取其他武将的支持。
可是结果并不理想。用吕释之的话说但凡能活到现在的武将哪个不是精的跟猴似的,他们几乎清一色的表示虽然不会明确表态反对废太子,但也不会支持立新太子。
这条路算是走不通了。吕释之又提出可以试试走文官的路子。文官虽然打仗不行,但是脑子好使啊!
于是两人同时想到了张良,他可是刘邦的“智囊”,刘邦都说张良运筹帷幄,承认自己不如张良,这种事找他就对了。
出人意料的是,人竟然来不了。张良几次都以生病为由躲着不见。最后吕释之找个机会把张良抓过来了。
听完吕后的目的后,张良说:“这个事我也没办法,这要是以前打仗的时候大王会听我的,现在不行了。而且这是你们的家务事,我作为外人也不好插手。”
吕后说:“如果太子被废必将动摇国本,到时候国家都没了自然就和你有关系了。你作为开国功臣,有责任维护国家的稳定吧!”
张良略一思索,便接着说:“满朝文武没有人能让大王改变主意,唯一有这个本事的就只有“商山四皓”了。
“商山四皓”是秦王嬴政时期的四个大儒,学识渊博。因不满“焚书坑儒”而选择退隐山林。
刘邦建国后对四人念念不忘。既看中他们的学识,又想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稳定人心,所以多次去派人去请对方出山辅政。但因为刘邦个人口碑太差,之前做过往儒生帽子里撒尿这么不尊重人的事,所以“商山四皓”死活不同意出山。
此事让刘邦耿耿于怀,他曾对身边人说:“若有人能请到四老,我给他封侯又如何?”
张良接着说:“只要能请到这四个隐士,对太子来说一定大有裨益,而且也会让大王重新慎重考虑废太子一事。”
吕后听完张良的分析认同的点点头,也许事情真的有转机了。谢过张良后马上以太子的名义去安排了,结果因为太子的好口碑是众所周知的,很容易的就请到了“商山四皓”。
刘邦这边上次在大殿上提出废太子以后就再也没动静了。是他放弃了吗?肯定不是了。他在等待时机,这不很快机会就来了。
公元前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英布参加过围捕项羽的最后一战,又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实力毋庸置疑。刘邦马上想到了让太子羊入虎口。此时他的目的很明显。假如太子战败,那正好借机废掉;假如战死,更是一了百了。
单纯的太子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走之前特意去给吕后请安话别。就是这一孝顺的举动救了他一命。吕后知道后差点从床上跳起来,她本能的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就叫人请来了已经在吕释之府上安顿下来的“商山四皓”。
四皓可是连刘邦都崇拜的偶像,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直接阻止了太子的冒险行动。又给吕后找了合适的借口去给刘邦解释,让他亲自带兵出征。最后太子总算惊险过关。
刘邦走之前专门让太子负责检查关中军队,美其名曰考验太子的管理能力。这实际上又是一个坑。
公元前年,刘邦击败英布回朝。因自己病情日益严重,更加迫切地想要废掉太子。于是决定召张良商议,以太子结交关中将领意图不轨为由,再一次废掉太子。张良再次以生病为由避而不见,私下悄悄把消息透露给吕后。
刘邦这时竟然直接给周勃下令带兵把太子收监,然后再收集证据。周勃认为此事太过儿戏,又考虑到吕后身后势力庞大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故意拖延时间。
吕后得到消息又马上请来了“商山四皓”,等对方交代完了以后又匆匆连夜进宫见刘邦。主要向刘邦重申了两点:
第一,太子如果真有二心大可在你离宫的时候趁虚而入,没必要等到你回来了给你留把柄。
第二,你儿子的性格你是知道的,再借他个胆他也不敢做大逆不道之事。
看刘邦态度缓和下来了,吕后又和刘邦一起回忆了以前在沛县生活的日子。刘邦这才取消了对太子收监的命令。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吕后硬生生把自己的儿子从悬崖边上给拉回来了。
最后按之前商量好的吕后提出此次平叛大胜而归,应该大宴群臣庆祝一下,对大王的病说不定也有好处,刘邦不知道内有隐情果然同意了。
接下来一切都像彩排好了一样,刘邦在宴会上看到了太子身后的四个头发花白、气质不凡的老者,一问才知道是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四位高人。见太子羽翼已成,就彻底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回去以后对戚夫人说:“太子一事已经木已成舟,以后吕后就是你的新主人了。爱妃最后再为我跳一支舞吧!”
舞毕,戚夫人在刘邦怀里号啕大哭。
文/千年人物志
图/来源网络
写有温度的文章,认识有温度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