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女书内容提要:本文以“新”自诩,是因为自女书研究以来,未曾有涉足此话题者,如对清末《永明县志》片段的解读、对女书起源与宗教神灵的关系、女书起源为何需要一定的条件、荆田村在历史上有何特殊之处、《玉秀探亲书》的作者是谁、为何要虚拟历史年代创作女歌等等,均首次进入探讨的范围。它对于尚未定论的女书起源问题,有着怎样的意义?中心词:女书起源荆田村荆田村本文将最终揭示:中国女书起源于北宋时期的江永县荆田村。江永县,从唐朝天宝元年(年)设县至年,称永明县。处南楚边陲。因县之山势奇特、水源走向相背,在湘、桂夹缝中,形成狭长地带,给历代沿革区划带来困扰,故隶属关系从属永州(或零陵郡),有时又变为属于道州或江华郡。据《江永县志》载:“北宋熙宁五年(),分允山、允平、文德、谢沐、永川、崇福六乡入营道(今道县),兴化乡入冯乘(今江华),永明废县为镇”“元佑元年()恢复永明县,县治从白塔脚迁至潇水南岸”。本文研究的对象便是其中一隅。其时在元佑元年之后17年。一、清代《永明县志》摘抄中晚清时期两部《永明县志》,均有记载曰:㈠道光丙午()年重修《永明县志》载:“宋胡先和,元符间进士,官文华殿学士,姊玉秀,才学冠世,因赐御书楼,给大夫禄。”㈡光绪三十三年()《永明县志》载:“宋元符年间,进士胡先和,官文华阁学士。有姊玉秀,才学冠时,名达宫掖,蒙赐御书,给大夫禄,因建楼里第以藏御书。”随后说:“时有文华阁,没有文华殿,今正。”(《光绪永明志》卷九·五)有人问:玉秀是否受诏到过京都?回答是肯定的。俗语说:“眼见为实”。志书上说“有姊玉秀,才学冠时,名达宫掖,蒙御赐……”如果胡玉秀没有机会到京城展露才华,宫掖的老爷和女眷们能知道胡玉秀“才学冠时”吗?皇帝亲自见闻,故有赏赐,也是人之常情。旧县志记录下来,这个场景是顺乎自然的。㈢光绪《永明县志》有记录进士胡先和还乡的情节:“胡先和,文学冠绝,侪辈一门皆能文,而姊玉秀尤秀出,时人谓胡氏门风似左思刘之仪,以其事类也。先和宋元符进士,徽宗时累官至文华阁学士告归。帝赐书奖之,给大夫禄以其身,先和家县东荆田,其地有御书楼遗址。”(《光绪永明县志》卷38人物志·文学篇)。注:“左思”:见“洛阳纸贵”成语典故。(《汉语成语小词典》)刘之仪,与“左思”同类文人。言胡先和还乡后的情形。“文学冠绝,”读作“文学冠绝侪辈,一门皆能文”,其意思基本相同。北宋徽宗、胡先和、胡玉秀三位杰人的图片二、解读“光绪志”对胡先和、胡玉秀的记载志书有关键词,能加深对胡先和、胡玉秀的了解:1、皇帝“御赐”给永明县文人,从北宋至封建终结共年,获此殊荣者,唯胡玉秀姊弟俩。胡先和考取进士确定是在哲宗元符年间。此前的徽宗,与胡氏姊弟毫不相识,与哲宗皇室也不沾边。2、“元符年间”实指哪一年?哲宗“元符”帝号共3年。3年都可以叫元符年间。而录取的进士让下一位皇帝派用,就一定是元符三年(年)。因为哲宗从元符三年冬骤患怪病,御医无奈,好不容易挨到次年元旦,病情益加严重,朝贺都免了,正月初八驾崩。由高太后提议第十一子端王继位,为徽宗。这一年,哲宗只占8天,史书皇帝流水簿上写徽宗元年为“建中靖国”(年),这一年,表示两位皇帝都占份,哲宗开头,徽宗总揽。徽宗帝号从次年“崇宁”开头。如果科举考试是元符二年,哲宗皇帝在元符三年有充足的时间把进士安排妥当。但是,若元符三年哲宗用过的人,徽宗再重新洗牌,还有意义吗?如果宋徽宗又收胡玉秀为妃,姊弟俩都为同一皇帝服务,史书能不记载吗?姊弟不往来吗?因《玉秀探亲书》杜撰了哲宗给她带来悲痛,后文有专论,此处且歇笔。3、《光绪永明县志》对胡先和还乡时的评语是“文学冠绝”。乡民向他要从皇帝身边回来的故事,既出自于希罕,出于好奇,也是出于友好,出于尊重。于是,围在他家,争着要手稿,导致呈现“洛阳纸贵”的场面:“时人谓胡氏门风似左思刘之仪,以其事类也”。“时人谓”是很经典的语汇。这个场面,如果不是永明县的信息员亲眼所见,记录下来,几百年后的清代才有依据编写县志,否则是写不出来的。那么,这里就有两次信息源:一次在“元符”后新皇继位第一年;另一次在先和从皇帝身边衣锦还乡以后。村人对后一次有传闻,说:胡先和写出的手稿,借书的就在签名簿上注明标题、日期,后来收集、装订成好几本文集,都取名《先和怡事》(一)(二)(三)……荆田人说,在民国时期还有流传,解放后互助合作时还有人保存,直到社教初期还有。后来,文革,红卫兵,在公社发现了两本《先和怡事》,被一个雇农出身的农民代表当时的公社文革主任胡永良收藏了。以后就抓了这位文革主任坐牢,引发了两派对立。这就证实了《永明县志》记录和《先和怡事》相互得到印证。未完待续......作者介绍:杨仁里,男,江永人,生于年,瑶族,年在县民委退休。为中国民协民俗学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科技学院特聘地方文化研究员。广西金秀大瑶山尤绵文化促进会顾问。出版著作有(合编)《永明女书》、专著《都庞撷英》、《永明文化研究》、《瑶族盘王歌、千家峒源流记选编》、《为盘护正名》上下册。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散文、诗词等余篇。作品被收入永州、常德、娄底、贵州荔波、广东乳源、广西瑶学会等多地出版的论文集约40余部。研究方向:地方文化与民俗江永本土学者、瑶学专家:杨仁里参阅资料:清·道光、光绪《永明县志》人物志、文学、秩官、士官等篇。《江永县志》年版宋代“大事记”。宫哲兵:《妇女文字和瑶族千家峒》中国展望出版社。周硕沂:《女书字典》岳麓书社出版。宫哲兵、李庆福合编《抢救世界文化遗产女书》时代文艺出版社。杨仁里、陈其光、周硕沂:《永明女书》岳麓书社出版。杨仁里:《永明文化探奇》中国文联出版社。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第4、5部:宋、元、明、清史稿。安徽人民出版社。宫哲兵:《女性文字与女性社会》新疆人民出版社。赵丽明张公瑾:《女书与女书文化》新华出版社。宫哲兵、赵丽明:《女书——一个惊人的发现》华中师大出版社。宫哲兵、唐功伟:《女书通》湖北教育出版社。王澄溪:《澄溪女书书法字帖》河南美术出版社。周进隆:《中国女书起源新探及书法》湖南美术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