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裴君和宋逸飞母子可谓是西周私塾郴五班中的佼佼者,不但几乎收集全了每天五分作业的奖品,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作业:比如第三天作业是律诗两首,一首不命题,一首命题——蔡老师要求将功夫茶八个步骤入诗,每句一个步骤,合成一首律诗。由于担心这对于只学了三天诗的新学员来说太难,遂降低要求,只要求压韵达意,不要求平仄对仗。
然而第二天交作业时,我却惊喜地发现有三组学员对自己加码要求,将这首茶诗写成了平仄严谨的格律诗,其中一组就是裴君和宋逸飞。
来之前,裴君一再强调儿子是个理科男,有点担心他对诗词不感兴趣;但是仅仅两天时间,宋逸飞已经表现出强烈的好胜心和领悟力,非但很感兴趣,而且掌握得相当出色。不仅是作业优秀,课堂表现也极为主动出色,还担任了我话剧课上的男主角,给大家带来这么多欢乐。
五班课程结业后,裴君一直惦记着大家,也一直没有停止写诗。开学带逸飞去学校报名,收费老师问:上学期几年几班?裴君竟然不假思索地答:大五班!老师一脸茫然,逸飞哈哈大笑……
如今,寒假班招生刚一发出,裴君又再次报名回炉了,可是对于这样出色的学员,我还真有点纠结,担心自己没有什么新知识教给他们呢。
在大连时,有一天我召集老学员去蔡老师的茶室相聚,曲波神秘地说:我有好茶与大家分享。见面后才知道,原来是裴君千里迢迢寄来的六安瓜片。
原来,我们饮的不是茶,是情谊!而裴君要回归的,也不仅仅是课程,更是西周私塾的日子!
西岭雪
走在诗意的路上
——西周私塾的日子
文、裴君
七月最后一天,我和儿子宋逸飞乘高铁离开郴州,离开了圆梦学诗习茶的大观园安陵书院,拥别了敬慕多年的雪姐西岭雪老师。
头痛的厉害,浑身酸软无力。因为去安陵前,我就身体不适。加上连续一周满轴转的诗词茶艺学习,每晚为完成作业都熬到凌晨,更是浑身难受。而在安陵的古色古香里,我总是恍惚迷失。夜静,总感觉前世的因缘从床头黄花梨木的箱子里飘出来,扰得我夜夜难安……而离开了,回到现实,那魂儿还是一路追随。意念里满满都是诗意缕缕,古韵幽幽。
儿子很贴心地一边帮我捶背,一边和我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