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论语八七德不孤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不随意发表言论意见,因为怕做不到就太羞耻了。所谓“轻诺必寡信”,少说多做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孔子的教育就是重行的,亦谓行道。后世变成说理的越来越多,能行者越来越少,所以到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不得不说行不到即不是真知。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近代孙中山又提出知难行易,实只是勉励当时的革命党人要坚信而行,有点像今天鸡汤所说的,不是因为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依然是重行的一面。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言行谨慎就是约,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俭就是包括了约,节约精神节约财用都是俭。所以言行谨慎,随时检束约束自己,过失自然就少。这个就是自律。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都很熟悉了,还是先做后说的意思,说话迟钝一点,做事利索一点,不要光说不做。

总之道是行出来的,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人人行公道才有人间大道可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真正做学问,修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同道中人,来亲近的人。这里作为《里仁》篇的结束,也是呼应开篇说明仁是一种境界,是道德修养来的,不是找个仁人多的地方去居住。也说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道理,这条路虽没有太多人走的,但也不会孤独。

东汉末年以品评人物出名的刘卲,曹操就是当面要他评价的,所以他说出那个句后来人人皆知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刘卲著有《人物志》,把人分为十二流品,主张要“观人察质”。质就是人的材质,其实就是德性,他认为兼材之人,乃可谓之德,又能兼德乃可谓之圣人。所以他所谓德就是多才多艺,这个材不是单纯指技能技艺,也是材质的意思,依然不脱离德性。打比方说诸葛亮与曹操同有治世之才,但诸葛亮还有清节之才,就比曹操多才有德。这是刘卲的理论,也是自古品人的传统。

刘卲说看人“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明末的颜元也说他要访求“忠孝恬淡之君子,豪迈英爽之俊杰”。一个人能甘于平淡,才可能成为君子不器,没有具体用处才可能有大用,就是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样来做学问就能上道。觉得自己没用才会觉得孤独嘛,可惜一般人都是觉得自己伟大,前途无量,正所谓名利最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宋人陆仲微说: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能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能陆沉天下之英豪。古人说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现在可能连士都没有了更不要谈豪杰。

最近又特流行“躺平”,其实真能躺平是真本事,像诸葛亮一开始就是个躺平的年轻人,自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个不是躺平是什么,因为躺平所以才被称“卧龙”,因为躺平所以被称颂了近两千年。讲事业来说诸葛亮并不算成功,中国人称颂他的道理在哪里?成都的武侯祠作为旅游景点很出名,本来只是刘备的墓,诸葛亮也没有真的葬在这里,最后却变成武侯祠了。其实就是《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的道理。总之德不孤,必有邻,圣人的话没有错的。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最后用子游的话来结束,就是要仁智并重,单有仁心智慧不够也不行的;也是说明忠孝还是有所不同,五伦是全面的涵盖了人群关系。

对君王要尽忠,责难于君谓之恭,但是君王不从,硬要一而再的劝谏的话,就会自取其辱了,硬要做忠臣那君王也只有成全你了。所以魏征跟李世民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李世民一下还没反应过来,问怎么为良臣,怎么为忠臣。历史上李世民确实也了不起,特别贞观之初是完全做到从谏如流,可历史上的帝王也就这么一个,所以硬要做魏征,在其他帝王面前就只有做忠臣了。对待朋友也是一样道理,劝多了他不听那就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最后以君友两伦作结束,这两伦是完全人伦,即人为建立的关系;而父子兄弟则天生如此,虽是人伦实则天伦;夫妇最特别,既完全是人为的关系,男女结合又完全是天然的作用。专看这五伦也已说明天人一体的道理。兄弟往往又与朋友相通,下论就有五湖四海皆兄弟,所以孟子作长幼讲。这样又可以说只有父子一伦是纯天然的,所以孝弟为人之本的道理也在此,意义甚深远。父子本于天然又世代绵延不绝,不言孝,则人道无以绵延,所以西方历史传承与积累远不如中国,最终是社会没有深度,而使人感到人生之缺乏意义而短暂,故只能寄托于上帝。而宗教始终是出世的心情,即意味着人世间生活之不满足。

五伦皆人道,也即仁道,自可通天道,所以《里仁》篇重点讲了孝道,又以君友两道结束。至此论语前四篇讲了学、政、礼、仁,可谓是后面之纲,其中《学而》又可谓纲中之纲,《学而》前四则(或五则,第五则通政)又可谓把学问讲完了。下面《公冶长》和《雍也》两篇主要以人和事来说明这些道理,也可以说前面讲了理论,接着两篇就是做人做事的实际应用,即所学之实证。后面几篇才做学问的进一步发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