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天,山东临沂大学的新生开学日,从贵州赶来的一个学生格外引人注目。
他,衣着寒酸,左边肩上背着大号的编织袋,右手紧紧牵着自己的母亲,背后还有个破旧的书包,与其说是大学新生报到,他更像是偏远山区进城务工的农民。
这个赚足眼球的学生就是刘秀祥,他背母上学的日子次难过初中就已经开始了。那一年,刘秀祥背母求学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他也成了勤奋刻苦不向命运低头的代表人物。
也是这个卯足了劲走出贵州山区的刘秀祥,年大学毕业后却放弃了繁华都市的生活放弃了年薪55万的职位,再度回到了让他尝尽人间苦涩的地方。
如今,距离刘秀祥大学毕业接近十年了,他在贵州山区过得还好吗,他又曾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吗?
1、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年,刘秀祥出生于贵州望谟县的山区。刘秀祥家里兄弟姐妹四个人,他是最小的,也本该是最无忧无虑的一个,然而命运却让他受尽人间苦难。
刘秀祥的家乡本就属于贫困地区,父亲又体弱多病,这让他们家的日子难上加难,成了当地有名的贫困户。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刘秀祥四岁那年,父亲病情加重突然去世。顶梁柱撒手人寰,一家人彻底没了主心骨,刘秀祥的母亲受不了打击而变得精神失常,时而清醒如同常人时而胡言乱语颠三倒四。
因为刘秀祥年纪尚小,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几个哥哥姐姐的肩膀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贫苦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刘秀祥的哥哥姐姐们早已被这样的日子磨去了耐心。
刘秀祥11岁那年,哥哥姐姐们走出大山出外打工讨生活,也许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也许是被精彩的世界所吸引,他们自此杳无音讯,再也没有迈进家门。
原本圆满的六口之家,只剩下刘秀祥和母亲相依为命,本是不谙世事的年龄,稚嫩的肩膀却要扛起一个多灾多难的家。还上小学的刘秀祥,每天除了上学就是下地锄草侍候庄稼,回到家还要照顾母亲吃药换洗衣服,他的人生字典里早就没有了无忧无虑这个词。
人穷志不穷,尝尽生活之苦的刘秀祥发誓要靠着读书改变命运,带着母亲走出大山。小学毕业,刘秀祥取得了全县第三的成绩,为了省钱他放弃公办学校,去了一家免费的民办学校。
离家去新的学校读书,刘秀祥喜忧参半,喜的是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忧的是如果他走了,母亲怎么办,家里的庄稼怎么办。一番思想挣扎,刘秀祥决定把地租给农村村民,带着母亲出外求学。
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妥当,刘秀祥专门跑到父亲的坟前磕头告别,“我带着妈妈出去了,我要把妈妈的病治好,不混出样我绝不回来!”这些话是说给天上的父亲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2、背母求学路,一走就是十余年
带着母亲上学,听起来容易,实际上却困难重重。母亲要住在哪里,每天要吃什么,怎么兼顾学习和照看母亲,这些都是刘秀祥面临的难题。
到了学校所在地,刘秀祥先去附近的山坡上用稻草搭了个棚子,把被子枕头放进去,棚外空地上挖个坑放上锅,这就是他们娘俩的家。
课余时间,刘秀样到处捡废品赚钱,加上老家庄稼地的租金,日子勉强凑合着过。
那个时候,刘秀祥总是祈祷每天都要晴天,因为一到了雨天他的棚子里就下小雨,他和母亲就像是被浇透的落汤鸡。
初中三年的时光在刘秀祥忙于生计忙于学习中悄然流逝,年,刘秀祥参加中考考到了龙安县一中。
上了高中,离大学就又近了一步,刘秀祥高兴地整宿睡不着觉。不过,让他失眠的除了升学的喜悦,还有自己和母亲未来的生活。
望谟县到龙安县,两地的距离是无法用脚丈量的,刘秀祥要想办法带着母亲坐车赶到学校。另外,还要想办法交学费,想办法为自己和母亲找个落脚的地方。
为了凑够费用,刘秀祥趁着假期出外打工,专拣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干,就算多出几块钱那也意味着他们娘俩多出了一两天的生活费。
开学的日子到了,刘秀祥拿着一个假期攒下的钱,背着母亲赶到了学校。交完学费,手里的钱所剩无几,如果再去租房子那他们娘俩就要饿肚子了。一筹莫展的刘秀祥突然看到学校附近老乡家里废弃的猪圈,欣喜地找到主人以一年块钱的租金租了下来。
又脏又臭、四面透风,猪圈哪是人住的地方,但是,刘秀祥已经知足了,至少他和母亲有了落脚的地方。将猪圈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捡来编织袋围住四周透风的墙,再拿进来被褥和生活用品,这就成了刘秀祥的家。
高中三年,刘秀祥除了学习,就是想办法赚钱。别的同学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早已经借着黎明的光亮奔波在捡废品的路上,当别的同学下了晚自习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时,刘秀祥又忙着出去打工了。
什么青春张扬、花季雨季的美好都与刘秀祥无关,他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活下去,怎么赚到第二天的生活费,怎样让母亲吃的好一点别饿肚子……
长期营养不良,刘秀祥瘦得弱不禁风,当他信心满满地参加高考时,却在考试前病倒,名落孙山。
高考失利对刘秀祥打击很大,他甚至想到了放弃。但再回头看看日夜陪着他的母亲,想起自己在父亲坟前许下的诺言,刘秀祥说服自己去复读。
年,第二次高考,刘秀祥考取了山东省临沂大学(当时叫临沂师范学院)。拖着行李、搀扶着母亲去大学报到的刘秀祥引来众多师生围观,媒体特意报道了他的事迹。学校领导得知刘秀祥的困难后,专门为他的母亲安排了一间宿舍,也为他介绍了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
从贵州赤贫山区背着母亲走出大山,走到了大学校园,在生活的苦难中奔波的刘秀祥,终于盼来了不用日晒雨淋可以安心学习的日子。有人肯定会说,吃够了苦的刘秀祥应该永远都不会再回到那个让他受尽命运磨洗的地方。
然而,刘秀祥的选择却让人吃惊又意外。
3、从哪里来又回到哪里去
刘秀祥的事迹传遍互联网,很多企业和好心人都提出要捐款帮助刘秀祥,但都被刘秀祥拒绝了,他坚信自己一个有手有脚的男子汉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大学期间,刘秀祥通过勤工俭学不仅赚够了自己和母亲的开销,还资助了几个他在家乡拾荒时认识的弟弟妹妹。
大学毕业后,很多企业向刘秀祥伸出了橄榄枝,北京一家公司甚至开出年薪55万的条件,希望他能入职。
面对应接不暇的选择,刘秀祥一时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他一遍遍地扪心自问,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赚足够的钱拥有足够好的物质条件,还是追去更深层次的东西……
在刘秀祥迟疑不决时,一通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电话是他曾经资助的一个小妹妹打来的,她告诉刘秀祥自己要辍学嫁人了,因为家乡的女孩子都早早嫁人了,大家都说读书上学没什么用处。
这个女孩的一番话让刘秀祥如梦初醒,他决定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比起一年几十万的收入,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像他这样的人的命运显得更为珍贵。
就这样,拼命努力走出望谟山区的刘秀祥又回去了。他回到望谟考上了特岗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勤奋耕耘,用自己的知识浇灌渴求成长的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服一个个的孩子奋发向上,走出大山。
每当遇到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刘秀祥总是鼓励他们说,“我那么苦的条件,还要带着母亲上学,都能走出去,你们肯定也可以!”
班里有家庭贫困的孩子,刘秀祥总是自己帮助他们垫付学费,或者出外拉赞助,资助孩子们上学;
有的家长思想观念固化,不愿意让孩子接受教育,刘秀祥就一次次地家访,直到说服他们让孩子重回学校……
刘秀祥的努力没有白费,一批批成绩优秀的学生考上大学走出了贫困山区。
年,望谟县本科上线率在贵州排名第三,而在几年以前,他们还是倒数第二。诲人不倦,收获满园桃李,刘秀祥在那一年被评为最美教师。
如今的刘秀祥已经是望谟实验中学的副校长,他依然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感化教育学生,奋战在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线。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刘秀祥做到了。他从苦难中成长,羽翼丰满后又回到起点与苦难斗争,帮助更多处在黑暗中的人找到了黎明。
结语互联网时代的记忆总是稍纵即逝,新闻很快成了旧闻,无人问津。刘秀祥曾经登上两次热搜,一次是背母上大学,一次是成为最美教师。然而,时间飞逝,刘秀祥的故事似乎早已经随风而去。
一个没有榜样的时代是可悲的,刘秀祥这样的人不该被忘记,他的故事值得永远霸占热搜榜首。
也许,人生苦涩,生命被黑暗包围的密不透风,没有一丝光亮。但刘秀祥告诉我们,如果生命里没有光,那我们自己就做那道光。能打倒我们的永远不是苦难,只要坚持到底,再卑微的生命依旧可以怒放。
愿这个世界多一些刘秀祥这样的人,他们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不忘初心,终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