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水浒传会被放在第三而不是第二呢

相信很多网友应该猜到我今天要说的这本书是水浒传。在写文章之前我看到很多网友留言给阿呆说,为什么《三国演义》会被放在第二,而水浒传被放在了第三本呢?其实说实话这有点我个人的原因,我不太喜欢水浒传。

可能不应该说是不喜欢水浒传,应该说是不喜欢水浒传的结局,不喜欢宋江式这样的人物。其实第一次看水浒传应该是看的电视剧版本的,那时候真的特别喜欢看这个电视剧,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到了水浒传播的时间没?我小时候跟现在可不一样,手机电脑啥的都有,那时候看电视剧只能靠电视机。而且还经常的没台。谁家要是有个“大锅盖”卫星接收器,大家都去他家看。

其实如果不看结局,我感觉水浒传真的算是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故事,毕竟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即使就在梁山那个小地方又怎样?想不通宋江为什么要招安,最后不仅仅是连累了一帮兄弟,自己也惨被毒死。所以水浒传我只看过一遍就再也不想看这本书了。

不过今天阿呆还是要跟大家聊一聊水浒传。首先来说水浒传前前后后流传下来的版本就有7个,有回的、回的、回的、回的、回的、还有70回的等等。这个具体哪个版本的是施耐庵写的应该可以说真的是无法考证了。

虽然网上有人说不同版本都有各种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我看来大多都是大同小异,整本书的基本流程大致相同,无非是有些故事写的比较多,有的描述比较粗糙。但是这些都不影响阅读。比较大多数人读书不是为了做研究的。

水浒传整本书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刻画了高俅等封建官僚背靠徽宗皇帝,贪赃枉法、互相勾结、无恶不作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是勇武智慧、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迫走上梁山,而他们那种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可是最终为什么会起义失败,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其实作者在宋江等人进入梁山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因为宋江、卢俊义等人都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从宋江上山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就不难看出,他还是渴望有一天可以去为皇帝效忠。而放高俅等待招安,甚至不惜与兄弟翻脸,也体现了他那种“迂腐”的思想,注定了这次起义是失败的。也是因为这些让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进步的意义。

或许看完这些很多人会喷我吧,其实阿呆只是表述一下自己的个人看法,其实水浒传里面的很多人物我也喜欢比如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行者武松等等。那么你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跟阿呆分享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