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德古城第一集

古城街巷——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

安阳老城素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称,街巷的名称也往往有些历史典故或者特殊来历,这些典故或来历,承载着古城独特的本土文化氛围。洛阳府、娘娘府、仁义巷、铁狮口、姚家胡同等,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街名,每一个都有着自已的故事。

“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其实只是老城街巷的一个统称,不在其间的还有"王家巷",位置在南门西街西首通往西南营的一个拐角小巷,还有白塔寺街南口对面通往南门西马道的"胡家胡同",南头道街通往东南营马道的"延寿胡同"。"库口"(平府口南边)指的是北头道街南段路西的死胡同,"欧家胡同"则是在高阁寺通向老府(三拐弯)的一条比短街还要短的胡同。北门东街通向北马道的叫"北府巷"。西大街的"箭道街",过去全称为"西营箭道街",是西大街通向西营搭链坑南岸的胡同。而绕城通向四方马道的通道,十多处则通称"马道口"。“老府口”并非是一条街,而是指西华门街、马号街、县前街的十字路口,俗称老府口,意指老府署前的路口,恰巧这一片又是一个吃喝嫖赌的销金窟,又称之为“老虎口”。旧时老城内的胡同,一般称之为夹道。

以鱼市街为例。

鱼市街,是西城贯通南北的一段街,就字面意思,好像是一条贩鱼的市场。其实不然,安阳本就是一个北方小城,八十年代前居民吃鱼很少,根本就形成不了贩鱼的市场,八十年代后市场鱼贩才渐渐多了起来,但没有形成专门的市场。那为什么要叫"鱼市街"呢?

鱼市街在民国时就叫这个名,民国二二年《续安阳县志》上就有。民国以前叫什么?只是在寺庙一章中,出现了"御史街",乾明寺(白塔寺)在御史街"西,乾明寺也正是在"鱼市街"西,此“御史”是不是“鱼市”的谐音?那么,安阳有没有出过一个当御史的官员,而把街名叫御史街呢?

嘉庆二四年《安阳县志卷十八.人物志》:“安文壁,字仲书,安阳人,万历癸末成进士,初授行人,使秦晋诸藩,不受赠遗,升浙江道御史,巡视光禄。”即有了安御史,“鱼市”谐音“御史”应该不会有错了。朋友红国又提示,北关的安家庄是安文壁御史家的坟庄。民国以前应该就是"御史街",民国后取谐音改称"鱼市街"。安文壁执法无私,正直敢言矢志报国。万历十一年()进士登科(第三甲第四名),万历二八年()从淮扬巡按调任直隶巡按,一年后调回北京大理寺丞,卒官。

多到安阳古街巷去走走,你就会和历史对话呢!

图一民国二十二年《续安阳县志·卷四·民政志》,图二是民国二十二年《续安阳县志·卷十二·建置志》,图三嘉庆二十四年《安阳县志·卷十八·人物志》

策划:李永军安民

顾问:安民齐瑞申王大明

赵洪军徐建伟张洪波

王建洲张建伟苏伟

编辑:红瘦江月

摄影:逸野鲍伟马予安

技术:林大

主办:安阳论坛·安民茶社·彰德城事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