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双水村村志,孩子们会怎么写

孩子们有选给原西县修县志,双水村村志,他们会写什么呢?收上来感觉大的选材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语言和表达方式上。

志就是历史,人物志其实是人物的传记,这是从《史记》确定的人物传记的写法,人物事迹加上作者评价。因为是选入县志中,所以显得比较正式,需要选用书面语,语言相对要雅致些,如能文言则最佳。

注意事项:

第一、人物志不能写成人物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要突出要鲜明。根据特点去选择事情,可以大事也可以小事,小事情也可见大节操。如少安因秀莲偷奶奶吃的白面馍而打秀莲。被批斗而偷偷在外面落泪,不愿意加重家里人的负担等。不是说明文,介绍。而是记叙文叙事和描写,有时需要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以求生动。

第二、人物志要有评价,这个人你希望人们从他身上学习什么,获得什么启迪等等。最后需要有议论的。有点像“太史公曰”。

许易文章中得出结论就非常好:至于少安每振作于溃败之际,以是终成大事,实非天命,乃人为也。

村志

村志,即把这个村载入史册,同样是书面书体,语言以文雅为佳。

表达方式,需要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要有立意,这个村因什么而要被人知道。下面的曾乐妍的文章可作范文。乐妍认为“彼儿女者立于世而德于行,虽曰未名,亦堪为志之。”

文章以立意为上,这一点必须注意。

范文1:

孙少安传

G许易

孙少安者,原西双水村人也,生于年。

幼时,常伐薪于山上。其乡人曰:“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当其之上学也,同舍生皆被“绮绣”,少安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如考试,则常为同舍生之魁首。盖其勤且艰若此。

比及高小讫,少安家贫愈甚,往往饘粥不继,无论上学。少安乃语其父曰:“读讫高小已偿吾愿,今家贫,吾宜辍学而耕以充家用。然吾欲先与考试,以示乡人吾非业不精而德不修,何如?”其父且悲且愧,无言以复,惟俯首而流涕矣。故少安得原西之探花而未之县城以从师也。

年,少安年方十八,因其精明强干、吃苦耐劳,举于一队,任队长。越明年,粮增人和,遂先威众也。村长田福堂、二队队长金俊武亦觉后生之可畏矣。

尝有苛令曰每年每两户必敕缴彘一只。人尚不能果腹,焉能缴彘乎?不能缴彘者,法皆罚,竟致人皆谈彘色变。少安度社员之艰难,画荒地为自留地而分与社员,社员大喜。至于画地,少安目测之,又私盈几分。田福堂知之,遽诣公社主任徐治功,少安终获罪于县,批之以走资派云云。众或指目、谤讥少安于市朝。

年,是年值改革开放之初,少安曳车负砖,受禄千元而以之建砖厂。后数年,是厂建而兴,兴而衰,衰而复兴,跌宕几次。每衰时,乡人多有毁誉非议;而兴时,人皆赞不绝口。而安毫无怨嗟,衰时唯勤苦以克艰难,兴时唯尽力以抚乡亲。孔子云:听其言而观其行,其此之谓乎?

作者曰:少安之出身不可谓受青睐于天也,其厂之兴衰无常诚可谓时运不济也,其功成名就非以他焉,而皆出于其立志之坚、其修德之厚也。至于少安每振作于溃败之际,以是终成大事,实非天命,乃人为也。以少安之故事以观成败,或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岂不谬哉?

双水村

曾乐妍

黄原之僻有村,双水交流而过之,是以为名。

其势若何?遍邑皆山也,尺幅充塞,丘壑屏列。绝巘凌川,事农躬耕之所。其馀斧斤所入,亦枣林、清溪,物产固非厚也,而世为穷困之地。

既为贫矣,所以入世者盖不相类也。忧贫者有之,或奸或愚,德之不建,有为一方之戕贼;安贫者有之,无所求于外,而行清苦于内,文不识故也,所见闻者寡也。然则一代之兴、百年之继,致青春于宏图,世为火耕水耨之家而自绝于稼穑之道,少年人之处时也。

今假川梁以为窑,戮众力而成厂。暧暧者非炊而锻,石砖之宜,布利一乡。上赡亲老、下抚姊弟,承命以进,少安其有大造于原矣。其心向而往者,盖俗世之勇,以不容于乡土,自放于异野,勤苦于炭灰,厌于劳形而不止于书,少平之谓也。其辈亦有多见而所行从心者,勤民事而御灾患者,皆苍莽黄土、大河大川之所育。

彼儿女者立于世而德于行,虽曰未名,亦堪为志之。

唐中云

悟自然之师、文学之师以馈吾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