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笃正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
叶笃正(.2.21—.10.16)年,叶笃正出生于天津望族,恰巧这年中国有了第一份现代意义上的气象记录。
叶笃正幼时受私塾启蒙,初中跟弟弟叶笃成同期进入南开中学。由于他在课业上努力上进,直接跳级考上初三,进入南开中学人才济济的“年班”。
这个班出了3位中科院院士,除叶笃正外,还有化学家、教育家申泮文及地质学家关士聪,此外,美国工程院院士刘维正、诗人穆旦等亦是叶笃正的同班同学。依照申泮文的说法,叶笃正是全班的榜首。
然而在南开中学的那段日子里,叶笃正逐渐知道了官僚的骄奢淫逸、民生的艰难困苦、国家的多灾多难、民族的存亡绝续。在“华北之大,却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叶笃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即将中学毕业的他差点儿因此被学校开除。
年,叶笃正考入清华物理系,他的身影出现在一系列学生救亡运动中,亦是“一二·九”时期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年七七事变后叶笃正随校南下,但这位爱国青年的壮志依旧不改。年夏天,五哥叶笃庄意外地在西安的马路上见到了叶笃正,据记载,叶笃正随着他在清华的女朋友参加卫立煌的战地服务团。当时叶笃庄便劝他,“你不是干这个的,还是读书好。”
在革命与学术中摇摆不定的叶笃正痛下决心,回到西南联大继续学业。
在西南联大学习的期间,叶笃正遇到了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三强,正是在他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物理专业改学气象学专业,从此开始了新的辉煌篇章。年叶笃正在浙大读研期间结识了农业化学系的冯慧(她哥哥就是独立创始有限元方法的冯康),三年后,这位帅气的小伙不仅成功拿到自己的硕士学位,还迎娶了这位陪伴自己一生的女人。
(叶笃正和夫人冯慧)成为硕士的叶笃正在当时属于高端技术人才,年被选派赴美留学,师从芝加哥大学气象系主任罗斯贝,求学期间叶笃正发表重要论文十多篇,博士论文《关于大气能量频散传播》中提出大气运动的“长波能量频散理论”,被誉为动力气象学的三大经典理论之一,叶笃正则成为以罗斯贝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叶笃正学位服照)因为在学术界的头角崭露,年刚刚博士毕业的叶笃正就获得了年薪美元的工作,而当时一些小型大学的教授,年薪也不过五六千美元。
但他乡再好,亦非吾家,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后,叶笃正立即决定与冯慧回国,当时辗转同乘一艘船回国的,还有邓稼先等一批中国留学生。叶笃正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工作站主任,在北京西直门内北魏胡同一座破旧的房子里开始了艰苦的工作。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叶笃正在老师竺可桢、赵久章等人的带领下,和十几个同事一起,将一个连高空图都不具备的气象室,发展成为囊括所有大气科学分支的大气科学研究所。
年,叶笃正与同事提出了东亚大气环流突变概念,并展开了气候突变问题的系统研究。这些发现和理论成为研究东亚气象学问题的重要文献,奠定了中国天气预报的重要基础,领先国外学者20多年。年,他又率先发现了冬季高原南北两侧的两支西风急流,并揭示了其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随后又率先提出高原之于大气,夏季是热源,冬季是冷源。因为叶笃正的发现与研究,国际上才接受了地形热力作用的概念,为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基础。
后来经历文革的沉寂,停滞已久的研究工作重回正轨,一直到90岁叶笃正仍在坚持工作,真正把一生献给了气象学和他的祖国。
这位伟大的气象学家,一生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余篇论文,合著12部,被授予气象学的诺贝尔奖——世界气象组织奖,也是第一个获得该份殊荣的中国人。
叶笃正热血其人,甘为国家付出一切;赤诚其心,学术钻研一生笔耕不辍;这样一个纯粹又可爱的人,就是当年那个笑着的中国少年郎。
如需查询逐小时气温变化、历史气象数据,使用气象数据API接口均可登录中国气象数据网(data.cma.cn)查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