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的视力,可以书写怎样的光明人物志

“其实,黑暗也是一种光明,我似乎可以感受到空气中的水分落在我的皮肤上、触摸到木质桌椅的天然纹理,这一切都是未曾有过的,都让我觉得如此美好。”

书写光明

(“生而不凡·人物志”最新短片,点击视频右下角可全屏欣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个顽皮而残忍的对手,你不知道这个家伙会“相中”身体哪一部分开始折磨,之后可能会消失,不定什么时候又卷土重来。

听莹雅介绍她从中学开始的患病经历,我很难想象,如果自己长期反复遭遇打嗝、呕吐、头晕、肢体剧痛或麻木、皮肤瘙痒等,会不会彻底崩溃;而在当时的莹雅看来,从医院回来,她又是那个喜欢打篮球、写得一手好字、朋友心中的“老大”兼“宝宝”,生病不过是生活的插曲,直到大学毕业前,第二次视力骤然下降。

当医生强烈要求外地的爸妈必须来照顾她时,右眼基本失明、左眼视力微弱的莹雅突然预感,也许这次,眼睛真的没法很快好起来,这种视力可能是她未来的长期状态。

等父母来的那一夜,莹雅说,那是人生中的第二次哭泣。一向要强的她,和陪伴的师妹哭诉了一整晚,聊自己原本的种种规划,聊自己的不甘与委屈,感觉人生“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

而当太阳又一次升起,莹雅有点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心态又一如往常,所有的脆弱与挫败感,仿佛都留在了那个伤心的夜晚,接下来,那就好好保护另一只眼睛呗。人生,终要继续。

恐怖的打嗝与有口莫辩的“心理问题”

发病之前,莹雅不会想到,光打嗝也能成为一种可怕的酷刑。

中考前夕,莹雅感觉偶尔会头晕、恶心、吃不下东西,看过了中医、西医,只以为是普通的胃病,从医生到父母都觉得,是考试前的压力引起的。谁知中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头痛、打嗝等异常严重起来。

“是那种一次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打嗝,根本停不下来,吃什么吐什么。”莹雅被折磨得全身无力,去医院后,还是被诊断为肠胃疾病,用药后,没什么效果。

高一只上了两个星期,莹雅就坚持不住了,浑身乏力、头晕呕吐,再次住院。当胃病治疗无效后,医生开始怀疑,是不是莹雅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建议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家人也觉得是学习压力太大引起的。

“肯定没有呀!”多年以后,莹雅想起来还觉得委屈。她有些生气爸妈不相信自己,反复辩解不是心理问题,一定是身体哪里出了差错。到最后,她站都站不起来了,躺在床上,只要听到点声音就头痛欲裂,恳医院看看。

喜欢研究面食的莹雅,如今也是妈妈的好帮手

这次似乎找到了病因,多发性硬化,一般要激素治疗。在医生建议下,莹雅休学了一年,短片中提到的体重骤然增加,也从这一年的治疗开始,胖得自己都不认识后,症状逐渐消失,莹雅可以回到校园了。

然而,高二、高三,新的状况又出现了,莹雅常常走着走着,有一边的腿脚突然麻木,不听使唤,在同学惊讶的目光中,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有时身体的一边手脚又痒又痛,剧烈的灼热感,疼得她恨不能要满地打滚;打嗝也越来越严重,有时能打到无法呼吸。

高三,当其他人拼尽全力冲刺的时候,莹医院中进进出出,医院“请假”去参加的,她也很难和同学们解释什么是“多发性硬化”、为什么自己频繁“消失”,好在也不用解释,大家永远期待着她早日归来。

从大家的“老大”、“宝宝”到“小主”

如果疾病是一个在莹雅面前拼命刷存在感的伙伴,那TA一定很伤心,因为莹雅从心底压根就不重视。她从来不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一下课,就拿起篮球冲到操场上。

“嗓门很大、爱打篮球、胖胖的开朗女孩”,是短片里好友梦媚对莹雅的第一印象,高中时,她和莹雅还不大熟,莹雅觉得她有点高冷,她则好奇莹雅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从中学到大学,总有一群围在她身边欢声笑语的死党。

休学一年后重读高一,尽管身体十分不稳定,莹雅还是坚持要成为住宿生,非常享受在学校的日子。住院时,医院、组团看望,回到学校,大家兴高采烈地迎接。对莹雅的称呼,也在“与时俱进”。

“高一时,因为我比别人都大一岁,大家都叫我‘老大’;高二时,大家又亲切地叫我‘宝宝’;高三,可能觉得我豪爽得很有老板风范,又叫我‘老板‘。”总之,喜欢热闹的莹雅,一直是大家的中心。问起交友的秘诀,莹雅想了想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自己和朋友在一起什么都可以聊,包括身体患病的种种。大家都觉得她很真实,又充满能量。

09年,莹雅高中毕业,暑假突然右眼看不见了,这是第一次眼睛出现了问题。在广州,莹雅终于得到了确诊,此前的多发性硬化是常见的误诊,真正的幕后黑手叫“视神经脊髓炎”,她上网一查,发现这么多年让自己跑遍消化科、皮肤科、内外科、眼科的诸多状况,都是这种病可能导致的症状。

确诊后的治疗依然是激素冲击,她右眼从4.8下降到4.3,但总算复明了。此后她依然免不了偶尔住院,同学们会排班轮流照顾她。也许是劳累的缘故,莹雅的身体,总是会在毕业时分突然糟糕,初高中如此,大学也不例外。年,她的眼睛第二次失明,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伤心之夜。

在短片中那次和妈妈刻骨铭心的对话,也在这次失明之后。和许多罕见病孩子的妈妈一样,莹雅妈妈总是自责,那一次她又说,“我不该把你生下来,受这么多苦,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命。”莹雅的回应很简单——我不认命!

只有0.02左右的视力,她第一步是学习生活的自理。无数次的磕碰,换来了她在家的行走自如;数不清的烫伤,换来了她可以优哉游哉地给自己泡上一杯茶;喜欢做饭的她,在厨房叮叮咚咚一通摸索,重新成为了大厨。在广州,她开始了与三位室友合租的日子,也是和梦媚结为好闺蜜的时光。

“那段时间宫斗戏很火,我们从讨论剧情,到干脆自导自演现实版。莹雅在圈子里属于灵魂人物,成为当之无愧的小主,我们都是她的后宫佳丽,发生了很多有趣桥段,医院照顾小主,大家会表演争宠上位、胁迫小主册封等等。小主册封我为蒋贵妃,也许因为我心思比较细腻,能够读懂她的很多想法。”

——摘自梦媚撰文《蒋贵妃深宫回忆录》

而莹雅这位小主,也会不时带给大家惊喜,比如会在大家上班时做好包子,再收拾好,不留一丝痕迹,等大家下班后“变出”美食,让闺蜜们惊呼,你一个人是怎么做到的。

梦媚佩服更心疼小主,希望能给她的未来想想办法。当莹雅想把练书法的纸笔处理掉时,她的一个建议,彻底改变了莹雅此后的生活。

“只给我一天光明,我也会不停书写”

莹雅自己都不明白,为啥从幼儿园起就喜欢写字,也许那时写好字能得到小红花,给了她极大的动力。小学时,姑父带她走进了书法世界,让年幼的她一下子就迷上了笔墨纸砚,从中学到大学,拿了不少书法比赛的奖。

但如今视力极其微弱的她,要学起来谈何容易。视力的阻碍方方面面:看不清字帖,蘸墨多少无法感知,运笔到哪个部位、笔锋好不好也不知道,字的大小、高低很难一致,好不容易写几十次写好一幅字,盖章没盖好,这幅字又废了。

必须趴在书案上,给莹雅重拾书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莹雅没有气馁,用手机拍下字帖,再把图片放大研究,不断练习,把蘸墨的力度把握好。书法都是从右往左写,她只好从左往右写,因为左眼还有一点余光。在广州练字的时候,她有一位好帮手——正是梦媚。“蒋贵妃”会给莹雅指出起笔的位置,提醒她字的间距、大小,帮她盖章,和她一起总结。

日复一日,莹雅的苦练还有了个意外收获,梦媚本是外行,逐渐也有了一定鉴赏水平,说起哪副作品写得最好,哪里有什么瑕疵,往往和莹雅异口同声,两人会心一笑。

莹雅写好字,就会发到朋友圈。年的教师节,她的习作“师德天下”引起了大学老师的注意,引荐她参与母校的一个活动。辛苦忙碌了三个月后,她的22幅作品在校园里大受欢迎,义卖圆满成功,给了她极大的信心。此后她通过线下摆摊、线上开店等方式,义卖出50多幅作品。

但是,这让莹雅的眼睛,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一幅字有时要写上二三十次才能完成,练上半小时,可能就会眼睛干涩、视物更加模糊,不得不休息一会儿。视力的局限还让她有一个遗憾,因为她不能落款,只能盖章,这种情况几乎无法参加书法比赛。在书法圈,“没有落款的作品,其实不能算一幅作品。”

如今,闺蜜们都成了家,莹雅回到了梅州的家里,练字对她来说挑战性更大。莹雅知道这事儿急不得,喜欢在晚上练字,累了就泡茶、听电台,书法于她而言,是有缘相聚、自会相伴一生的伙伴,“哪怕只给我一天光明,我也会不停书写。”

在短片《书写光明》一开始就说起“活在当下”的莹雅,对未来也有着很多期待。日语专业的她,想在这门语言上继续深造,想去看看岛国的樱花,想在书法上进一步耕耘,想做些公益,因为自己“受到过太多人帮助”。

这一切,需要从撑起盲杖、再一次走出家门开始。能从容地写下“禅心”二字的莹雅,这些愿望,一定会一步步实现的。

PS:你想对莹雅说点什么?欢迎在文后留言哦!

视频制作/李洋、安泽昌、张润泽

撰稿/张皓宇

版面设计/晓宇

出品/病痛挑战基金会

如果你的生命也因病痛、残障而不凡;如果你想通过诗歌、散文、歌词、评论、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等方式,向更多人展现你的不凡生命,欢迎投稿至:bufan

chinaicf.org(邮件标题请注明“不凡集”)。

转载、合作请于后台留言联系。

罕见病小贴士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侵袭视神经和脊髓,导致视力丧失和瘫痪。NMOSD的特征是病程不可预测并具有复发性,每次发作都有可能导致伤残情况越来越严重。

人物志

第一季 回归三次元|我想长大|我是谁|尊严永不老去|漫寻人生路|第三种性别|呐喊|白眉仁心|谢谢你|最好的爱情|冲出圈外|曙光

第二季 新生|芳芳|我们|瘦瘦的小胖|活着|凡人|我要出名|恋·爱|挣扎

第三季 小暖男,活下去|我们俩|爱我你就点点头|牵手|你是我的“洋”光

不凡集

你是谁的艺术|我在路上遇见她|留住春天的方法|从轮椅上……飞起来!|三十五年父女“战争”史|我曾见过的好人与坏人|皮一下,好得快|做怪事的怪人|清华鸡汤不想喝|1元买画之后|反同灭霸有话说|“因为你是一个妈妈”|“让我像四个孩子一样孝顺你”|“老妈无数次想揍我又不敢揍”|老爸,偷偷地告诉你……|我不是药神,我是野生病人|做抱怨者容易,做建设者很难|没有故事,我们来认真地谈一谈爱情|他们“罕”你遇见|你美得让人嫉妒

人物志

由致力于罕见病公众倡导的病痛挑战基金会出品的系列纪实短片,现已出品至第三季。每一部,带你感受一段不凡人生,还病友以尊严,给公众以力量。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