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炎热的夏季,打开冰箱,来上一瓶冰镇的饮料或是冷藏的瓜果,可谓是人生一大乐事,那么在古代,人们就只能享受漫长的酷暑了吗?
在古籍《周礼》中提到过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这种“冰鉴”就是一个类似盒子的东西,里面是空心的。只要把冰放在里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间,就可以对食物起到防腐保鲜和冰镇的作用了。这也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
年,湖北随县曾侯乙楚墓出土了两件冰鉴——曾侯乙铜鉴缶,冰鉴上还放著一柄长勺是专门用来舀冷饮的。此外,在古书《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而曾侯乙铜鉴缶也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
曾侯乙铜鉴缶实际上是一种双层容器,两边放上冰块,内部有空间可以存放食物,还有个小壶可以盛放酒水,布局十分合理。而且在当时,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发明了类似啤酒的饮品,是用麦、粟等谷物酿造的,起名为醴。没想到吧,是不是感觉画风突变?
曾侯乙铜鉴缶造型精致,展现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制造工艺。如今它就被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令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
当然,这冰鉴只是一款合理使用冰来保鲜冰镇食物和饮品的器具,没有制冷的功能,但这也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有了对于冷藏解暑的思考和应用。
其实,冰鉴在过去平民是无权使用的,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制冷食的方法——老北京人就在水井边用提篮盛上瓜果,然后系篮于辘轳之上,送下井去,使提篮悬浮于冰凉的冷水中。在我们老家,也会在井的半腰打个洞,将一些食物放入其中便于保鲜。
不知道你们的家乡都有什么保鲜的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