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Tang
司令年学员
梅沙书院年毕业生
罗切斯特大学
我与司令图/年,我和郭老师,那时我们都还很年轻
和司令的故事是从我决定走留学体系开始的,那时的我在各个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的模拟中迟迟无法解决英语相关的问题,于是在最后找到了司令。在司令或许藏着我的机遇,司令教会了我不去纠结过去的失败而应该全力以赴为眼前的事努力,于是我在去司令不久后就在英语听力部分获得了极大的进步。虽然压力依旧很大,但在司令的学习氛围比我想象的轻松很多,模考依旧是模考,但成绩不再是单纯的数字与对错,而变成了为什么与怎么办。虽然基础不够扎实,冲刺时间也并不长,但在日常课堂和面试培训中我依旧收获颇丰。这段经历也为我高中入读梅沙书院时适应国际学校的教学氛围打下了基础。我与VMA图/参加FRC
困难
入读VMA的第一年我就遇到了很大的挫折,由于教学体系的彻底转变,我在一开始并没有充分了解到GPA的重要性。我并不能理解每次作业都打分的理由,也没有真正重视过日常作业与小测验的重要性,最终我高一的GPA非常的不理想。
在与升学指导老师聊过并了解到自己的GPA对应的大学的档次以后,我开始垂头丧气,甚至一度想过彻底放弃。但父母在开导我时,提醒了我在司令时我是如何成功把充满挫折的开端变为“低开高走”的一路时,我找到了新的目标。我开始了“精打细算”的学术生活,课程中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我都会“吹毛求疵”地追求我所能获得的最高分,失误的地方也会尝试用做bonusproject来弥补。虽然我不能改变已经有的成绩,但高二、高三的GPA的跨越式提升依旧能证明我的实力与潜力。收获
图/所谓的二楼lobby
在VMA我收获了很多,但要列举非学术方面的收获的话,我不得不提及运动习惯的改善。在VMA,二楼lobby一度是一个很空旷的地方,极大的空间使得那里在摆满沙发与书架的情况下依旧能在下雨天给体育课提供上课场地。在我高二的暑假,VMA购买了一批健身器械并安置到了这里,高三的体育课上老师也开始带领我们熟悉这些器械的使用。虽然每次提起这里时我依旧会吐槽VMA在器械种类的选择上是多么的不走心,但这里是我的健身启蒙之地,在这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运动与健身能带给人们的改变,也是在这里我第一次做到了连续三个月每天都保持运动。好吧,怠惰的我依旧没有八块腹肌,但我至少在VMA收获了入门的方法。新年音乐会
图/主持新年音乐会
在此处我也特别想提及我主持新年音乐会的经历。我一直是一个非常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人,或许是因为我喜欢规律感,但又或许是因为我会害怕尝试新鲜的事物。我一直保持着GPA、标化、自我放松这种三点一线般的生活,直到高三时我被邀请参加新年音乐会的主持人选拔。我一开始是很犹豫的,因为我的口才非常一般,甚至于会被朋友和家里人吐槽口吃,我的写稿能力也只能说勉勉强强。但是想到了我的高中生活即将步入终点,我又不甘心在VMA这所新成立的学校不能留下任何我的身影,于是我参加了主持人选拔并最终获选。虽然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我非常狼狈,甚至于音乐会当天的早晨我还在修改并练习主持稿,但在和其他主持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终成功完成了主持的工作。或许之后的生活我不一定再有机会尝试当主持人,但这份不一样的经历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人或许应该经常尝试新的挑战而不是保持一成不变的生活。老师
在VMA我也遇到了对我申请季影响很大的一位老师:就在选修过她的课后我决定了选择计算机作为专业方向。刘老师是APCSA的老师,作为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对教学内容的了解非常深刻。她曾在课堂上要求过我们以同伴分享的形式给全班同学讲解某一章节的知识点,思维还处在套公式环节的我们很快就遇到了问题:我们很难向同学们解释某些步骤某些代码为什么可以用,以及它们的核心逻辑是什么。不同于我们讲解时的狼狈,刘老师在课堂的最后很浅显易懂地讲清了这些知识点。看起来这只是一次简单的、不那么成功的presentation,但结合刘老师每次上课都坚持给我们解释清楚代码和算法背后的逻辑与原理的教学风格,我很快理解了刘老师的用意。她想告诉我们:在某个专业上不断学习并进步的方法,就是不断清晰、深刻地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刘老师的课堂给我打开了一扇门,她在理解每个新知识点时的方法都给我后来在编程方面的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尽管未来的路还有很长,但我认为刘老师帮我找到了在这条路上前行的方法。我的申请申请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甚至可以说从入读VMA的第一天我就开始了申请之路。小到一次作业,大到参加的竞赛或者项目,这些都是申请时区别每个学生的因素。在高一GPA失利时父母甚至开始觉得我能ed东北都很不错了,在标化上我也失利过很多次,我甚至经历过一年的学习托福成绩只提升了两分这种事,但之后在GPA和标化上的努力依旧帮助我获得了罗切斯特大学的offer。申请季最重要的因素还有文书。好的GPA和标化能证明你是个有实力的人,但好的文书才能证明你是个有思想的人。文书的写作不只是递交申请前必备的过程,也是自我反省与自我认知的一个机会。在思考与各个大学的匹配度时,我也重新思考了我对未来的规划与对人生的理解。我的成长我觉得对比刚进入VMA时的我和现在的我,最大的变化是我学会了思考“为什么”以及“怎么办”。刚进入VMA时的我的思维非常简单,除了学习课堂上的知识以外就是在闲暇时打打游戏看看视频。但现在的我(大概)学会了在做任何行动之前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会做这件事,以及我该如何完成这件事。最直接的体现是我大一CS课的FinalProject。Project的要求是写一个能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来画出地图并找出两个点间的最短路径的程序。完成整个程序的过程非常繁琐,但并没有很高深,大部分用到的代码都是我高三就了解过的。但区别两个不同时间点的我,便是后来的我在把整个Project目标细分成不同步骤之后我会考虑为什么我要用到这些知识点,以及我怎么用这些知识点完成每个细化的步骤。我觉得这种思维模式不只是学术上所需要的,我们无论在哪个方面做出选择时都应该这样思考。我的大学图/去罗大后第一次回国,落地直奔餐厅的应该也就我一个了吧!
选择罗切斯特大学,主要是参考了USNews的排名以及罗切斯特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许多大学都会宣传自己的学术氛围是自由的,但很少有大学能像罗切斯特大学一样不对必修课做任何强制性的要求,并且在跨专业、跨学院的课程选择上几乎不做限制。这或许也是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在这个初步获得了自我选择权力的人生阶段,我未来的路应该是由我决定的,我也应当有机会尝试所有我想尝试的路。学弟学妹们作为一个数据科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信息战,只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只有背后有着信息的支持,做出决定时才会有足够的底气。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从思考为什么开始,如果暂时无法得出答案,不如先尝试去了解更多的信息。毕竟,谁不想当个明白人呢。————/往期回顾/————
司令人物志TigerLuo:从司令到深国交,从深国交到帝国理工 司令人物志
ReeseChen:从司令到深国交,从深国交到威廉玛丽学院 司令人物志
ZacZhang:从司令到深国交,从深国交到南加州大学 司令人物志
KessiLin:从司令到深国交,从深国交到纽约大学 司令人物志
从美国高中Sewanee到纽约大学 司令人物志
RockyPeng:从上海平和到香港大学的四年 司令人物志
BondXu:从司令到梅沙,从梅沙到纽约大学 司令人物志
SethYuan:从司令到深国交,从深国交到杜伦大学 司令人物志
AndrewLiu:从司令到梅沙,从梅沙到纽约大学 司令人物志
EricXu:从司令到深国交,从深国交到帝国理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