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窦汝梅是一个塾师,真切体验过他们的冷暖辛酸;也是一个农民,能够搓麻耕田;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诗人,能够以自己多彩的诗笔去描绘与讴歌自己的家乡和所走过的山川,去书写与追溯当地的民俗和远去的历史,去捕捉与诗化无数琐屑而普通的生活细节或画面,从而使后世人们可以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风景、民俗、历史相交织的长篇画卷。
家乡是游子的根,不管走多远,那里永远亲切熟悉。《淡菊斋诗集》有不止一篇以盖益庄为题的诗作,如《盖益庄小石桥边观雪》《盖益庄石桥边居士》等,其它还有《游村北小园》《再游村北小园》《游村北花园》《初夏村北赏景》《东南堤晚游暮归》《赴平舒代弟汝霖大点旋过白杨桥坐南堤上吟》等,还有直接描写自己书斋与本村学堂的三首:《淡菊斋书斋丛话》《书斋独坐玩景隔簾》《偶兴题本村学堂壁》。窦汝梅并无太多游历,但所到也多有诗,如《章庄三村佳景》五次咏、《忆固安县城东花园》《忆辛卯间随父居固安县自游城东花园》《过卢沟桥咏晓月》《画自渡卢沟桥三次五月南行》《交河春澜》等,他还写过《洞庭秋月》《浔阳琵琶》《枫桥夜泊拟》,不知是否真的到过,或许仅是拟古仿作。
乡风民俗在诗集中所及亦多,窦汝梅学诗伊始,就将一年中的重要节日从元旦、上元、清明、七夕,到中秋、重九、冬至、浴佛节、除夕,均一一写下,有些节日也不至写了一首,如七夕就连写了七首。除去这些常规的节日,诗人还写了乡村生活的多个方面,如其以乡村妇女为题材的系列作品,有《鱼婆》《捍女》《贫女》《才女》《妇人吸鸦片烟》;“新妇”系列接连七八首,写到托媒、坐轿、挑巾、同房、悔婚的各个片段,颇为真切有趣。此外,还有《听大鼓书》《怜说书人》《中秋节多馈说书人馔食彼送书一日》《题张君瑞到西厢画幅》,写及通俗文学在乡村的传播,亦可见当时多样生活的一面。
尽管仅是个身如芥微的塾师,窦汝梅却也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与历史幽思。如其《登楼》写:“万代遗谟舒老眼,千年古调唱新腔。凭栏北望空惆怅,独赖何人定国邦。”《大清在河间府与六国洋人学剿合要》感叹:“胡马清宵牧,鸾刀拥月磨。出城临阵怯,旅士自投戈。”《各国洋人》写他初见洋人的偏见:“王母婢邀猿作婿,轩辕女爱犬为郎。生来卵息如獾獍,产得婴儿似狸狼。”《飞艇》述所见飞机说:“惟有洋人制造工,能令小艇亦乘风。飘然飞向云天去,俨尔如瞻日月崇。不用帆樯轮自转,无须桨橹翼能冲。试思往古谁相似,刻木成鸢仿佛同。”还有诗写袁世楷(凯)睡电床,尤其有题为《义和团》《红灯照》《义和团红灯照》的三首诗作,述清末生在京畿地区甚有影响的历史史事,既能较细看到当时的部分真相,也能感受当时亲历者的情感倾向,十分具有史料价值。
窦汝梅的不少怀古诗,史料价值也很高。有的是故地凭吊,如《过府东南黄金台怀古》二首,其一咏:“谁云燕地少人才,惟有昭王妙策开。台上招贤金币待,闻风邹衍远方来。”《土空城》二首,其一咏:“曾过空空一土城,杨家彦(延)景旧屯兵。至今壁垒成高阜,惟有荒烟对晚晴。”其它还有《祭汉韩延寿墓与唐王墓文并序》《过涿州楼桑村》《东空城》《黄鹤楼》等;另一类是随感而发之作,如《刘先主回荆州》《隋炀帝行舟》《唐玄宗幸西蜀雨霖铃》二首等;此外,还有如《王龙标诗》《白香山诗》《陆放翁诗》等篇的品诗评诗之作。
窦汝梅在《淡菊斋诗集重序》中说自己不比“松柏之凌霄,刺槐之映日”,而以“淡菊”自志,是取其淡然无欲、淡泊明志之意。以这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窦汝梅无处不发现诗意与诗趣。他可以随时随地有诗,写一年中的所有节日,写一天中的早中晚任何时刻;写家乡中的每个处所,写所到或未到的古今地方;写大大小小,引人注意或不引人注意的事或物。比如,一日之中,早有《早起》,午有《午酌》,晚有《晚眺》,夜有《宵吟》;瞬间捕捉而写的如:《远村灯火》《夜柝》《孟秋月杪场边闻东村弄笛》《辛卯九月夜听捣衣拟》。他写鸟既写大鹏展翅高翔,也写群莺鸣唱、秋燕群飞、金鸡晨鸣;他写花的种类在古今诗人中应该是最多者之一,有对品高性洁之花的歌咏,如梅、菊、荷、海棠、丁香、木槿、月季;有对素朴醇美之花的赞美,如杏花、桃花、梨花、槐花、枣花、石榴花、夹竹桃花;还有对质单香微,甚至不被称之为花的花的浅吟,如兰草花、芍药花、凤仙花、玉簪花、扁竹花、扁豆花、瓜蒌花,真是诗心无不在,凡物凡事均可入。
就诗的体裁来说,诗集内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均有,还有不少形式更为自由的古体。虽然在近七百篇诗作中,有不少缺少雕琢推敲,整体艺术水平不是很突出;但其诗歌内容丰富,风格质朴清新,语言通俗流畅,亦有独富意趣的优秀之作。如《赴平舒回家路经白杨桥拟》写:“一带长流卷马足,几条横板认虹腰。帆樯绕岸依朱槛,楼阁凌烟透碧宵。”《送友人》写:“留君不住整行装,我赠垂杨柳线长。只恐半途无客舍,请君催得马蹄忙。”《梨花第二》写:“颜如缀玉趁风香,又似垂珠带雨凉。若说梅花春后放,偏多绿叶自飘扬。”均觉有情有境,意韵悠长。
除去写诗,窦汝梅还是个画家。他不仅将平庸琐碎、甚至艰难苦痛的生活,写成高低起伏、慷慨缠绵的诗句;而且能够多方采集身边所闪现的任一点亮色或美丽,以丹笔涂抹出五彩斑斓的画面。他有不少题画诗,如《游山自画》《读书自画》《牡丹画二首亦题画幅》《菊画》《画竹》《画松》等,有《舟中自画》写:“青山远岭水萦流,岸树方惊一叶秋。野浦浮村开画本,波平浪静放渔舟。”颇能看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卓然之美。
四
地方史志没有对窦汝梅的记载,对其家世和先辈的载录更为罕见。年12月,由杨馨远先生主编的《大城人物志》出版,内收有窦国宁、窦淦、窦汝梅三人的简传,才使窦汝梅及其家世情况略为世人知。
《淡菊斋诗集》所收宣统三年()撰《窦氏家谱序》记,此氏自滦州(一般以为是今承德市滦平县境内的小兴洲)来至大城县有十数世,据之推当自明初洪武、永乐年间移至。查康熙、光绪年间两种《大城县志》,该氏只有窦义方一人见载,他是万历二十一年()贡生,仕山东安丘县县丞,升陕西永寿县知县;但未注里籍,不知是否确为窦汝梅先祖。《淡菊斋诗集》还有《窦成杰祖传》《窦宗仪传》《窦汝梅》三传及一些散见的材料,据这些可以对窦汝梅的家世有基本的了解。
《大城人物志》所记窦国宁《淡菊斋诗集》没有专传,在窦汝梅撰《窦成杰祖传》亦有介绍,他于祟祯年间联捷武举和武进士,在江南镇江为将,任镇江镇总兵官,以功封左柱国太子少傅、后军督都府左督都等职,入清复原官。顺治末年致仕,约卒于康熙年间。因为其两朝为官,前朝官爵不便提起,有后人将之译为满语“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并镌之于家祭神主。长子窦成杰以父荫被授武职,康熙年间,在福建围剿台湾郑经部,指挥将士击败敌军。康熙十七年(),守海澄时阵亡。此事清朝官方史籍《清实录康熙朝实录》《清耆献类征选编》均有记载。次子窦成梁后袭兄职,在建宁府等处任职。康熙三十二年(),窦成梁病故后,由长孙窦金袭职。因后人将所袭官爵视为虽荣“实辱”,故很少对外提及,本邑史志即无载录。在诗集中,窦汝梅有《窦成杰祖阵亡福建》《窦成杰征剿福建阵亡殉父难》两诗对先祖进行咏赞。
窦汝梅至少为窦成杰的玄孙悲。窦汝梅《访四弟汝敏不遇题壁》后注:“吾祖父讳凤翙,字蔼堂,处士,行六,身高面长,微连须,面善。”可知,其祖父名窦凤翙。窦汝梅的父亲即窦宗仪,《淡菊斋诗集》所收《窦宗仪传》为本邑文人宋桂荣撰,文内记窦宗仪,字燕樵,庠生(秀才)。为人谨慎恭俭,颇有儒风。少丧父,善事父母,凡母意所向,无不竭力奉行。存心良善,乡邻百事,无不尽力料理。性极清俭,多年设帐于外,其苦俭处为人所不能。光绪二十三年(),享六十五寿而终。窦汝梅八岁从父学,有《忆辛卯间随父居固安县自游城东花园》《凉棚》《菊画》等诗述及旧日情景。
收在《淡菊斋诗集》中的《窦汝梅》一文,是作者本人所写自传。其记自己是“咸丰九年()己未十一月初一日辰时生人”,此当可信。其它则简要记述自咸丰十一年()至光绪五年(),即三岁至二十一岁间的成长学习及家庭变故等情况。较其六十余年的人生旅程来说,颇显简单,但亦十分珍贵,是了解窦汝梅生平的第一手材料。另外,从其《述平生造诣》《记己诗》《自怜》《觅馆》《因己鳏居有感》,还可更为全面具体地探析窦汝梅一生的足迹与心路。
《淡菊斋诗集》现存大城县九高庄,年夏,由该县原政协主席李思进先生借出给政协文史委员杨馨远传阅,此作品及窦汝梅的生平和家世情况才为世人所知。据李思进先生讲李家原属河间县小九宫村(子牙河西,今属大城)人,清嘉庆年间,举人李秉文任知县,家中富裕,买下河东地(纪晓岚家的“十果园”)以种桑枣梨等为主,其子李宝树(举人、清咸丰年间曾任固安教谕,封奉政大夫)迁此立村,称九高庄。李宝树之子李丕成,举人、不仕。窦汝梅之父窦宗仪为李宝树友,后窦汝梅与李丕成同娶河间县蒲塔村(今属大城)金家之女,为连襟。窦汝梅三十九岁丧父,因生活艰难,便投李丕成村立户。现繁衍五六人家,《淡菊斋诗集》亦随传流至今。
窦汝梅是一个乡村塾师,名不见经传,如果不是因为很偶然的机缘,他的《淡菊斋诗集》也不会为外人所知,更不会有本文所论之诗人。窦汝梅本人亦不以自己为诗人而自认自夸,他在《淡菊斋诗集自序》中说:“故兹之所录,皆粗鄙甜俗,不可入诗人目者,未免贻方家笑也。”但是,他“遇事必咏,即景抒怀”,不仅可使人见其旧日平庸琐碎、艰难苦痛的生活,而且可以看到他在如此状态中下寻找与创造诗意的阔大而超然的精神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乡情民俗、历史人文、社会时势等面貌,他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一条走回过去的通路。从这样的一些角度看,窦汝梅及其诗集还是非常值得今天重视的。
(感谢大城县文史专家杨馨远先生提供资料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