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始祖李老农师承之我见网络

戴龙邦

中国形意拳创始人李老农(名飞羽,字能然,世称李老农,亦有李洛能之称)的师承,一百多年来,众说纷纭。有言没有正式拜师者,他是集百家之长“自学成才”的;有的说他师承山西祁县心意拳师戴文雄或戴龙邦,有的则说他并不是戴氏心意拳的正宗传人,而是旁支衍生,曾学艺于郭维汉……

为了澄清历史,辨析误传,笔者对一百余年来的史料、著作、文献进行了核对、比较,对李师的生平履历进行了考察,对李师所生活的地方进行了实地采访。现将结果列述如下,供大方之家品评。

一李老农拜师戴龙邦无机无缘

先从戴龙邦的生卒年说起。由于年代久远,地域辽阔,我略加梳理,起码有十多种说法。谁的更符合史实呢?

当然应该是戴龙邦的家乡山西祁县县志办的官修志书《祁县志》和中共祁县县委宣传部编辑的《祁县名人》可信度高。

据《祁县志》页记载,“戴龙邦(——)”;《祁县名人》记载的则是“——”。相差约7岁,应该说差别不大。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清雍正三年()少年的戴龙邦随在秋浦(池州)经商的伯父,(因为“过继”的关系,亦可称父亲)拜曹继武为师学习心意拳,按前者,五六岁习拳,似乎偏早。因笔者觉得戴老爷子的生卒年以——较为客观。

李老农的生卒年也众说纷纭。太谷李老农亲传弟子李广亨在光绪十六年十一月()的“笔录”里记载,他的师父生于清嘉庆八年(),清道光十六年()到山西祁县投奔戴文雄大师学艺。

年河北深州所建的“李老能祖师纪念碑记”里载“祖师……生于清乾隆六十年癸酉()……三十七岁拜戴龙邦为师学艺十年。”

问题就出来了。按山西太谷年李广亨的“笔录”记载,年李师来祁县拜师的时候,据《祁县志》,《祁县名人》的资料,戴龙邦已经作古二三十年了;若按深州“李老能祖师纪念碑记”载,李师生于年,那么,其37岁时到山西祁县是年,可是,当时戴龙邦“入土为安”也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因此,从比较可靠的史料记载来看,李老农是没有机会见到戴龙邦的,当然更不可能投师戴龙邦学艺。

二李老农师从戴文雄有依有据

1戴龙邦安徽秋浦师从曹继武学得心意拳后,不久便赶上了雍正皇帝颁布“禁武令”:禁止民间人士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论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

所以,这期间民间武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乾隆十五年(),戴龙邦遵师命返晋,途径洛阳时,在同门马学礼书室作《心意六合拳序》。

回归祁县后,慑于大清政府的禁武令,戴龙邦即将心意拳禁锢,只传子、侄及内亲。直到临终,仍留下遗嘱:“心意拳不得外传。《祁县志》里也有记载,“戴氏心意拳形成后,传拳极严……(直到)家境败落,此拳(才)开始外传”。

因此,一代宗师戴龙邦之名,甭说外省外地,即使是祁县和毗邻的太谷,当时也是鲜为人知的。

2戴氏心意拳的扬名是始于戴文雄(山西祁县《祁县名人》:戴文雄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卒于清同治十二年(),字叶梦,乳名二驴,又名二闾,亦写作文熊)。

戴文雄

乾隆初年,自然沿袭着先皇的“禁武令”。不过,长期的社会稳定,势必带来经济的繁荣。乾隆中叶以来,晋商崛起,太谷、祁县、平遥一带,名商大贾林立,于是,护院保镖业有了空前的市场。

出生武林世家的戴文雄自然而然地步入了镖行。据河南佘旗的县志资料载,广盛镖局于嘉庆六年()成立,山西祁县人戴二闾任镖头。由于武功超群,戴二闾享誉江湖,位列”华北三杰”之列:他们是心意大师戴二闾,铁腿镖师左二把,神枪面王王正清。

据历代前辈相传,戴二闾扬名京津晋冀是源于他镖行沧州而破了“镖不喊沧州”的规矩。就文字记载,笔者所见到最早的是李广亨先生写于光绪十六年()十一月的“笔录”里一段文字:“……二闾无奈,只好奉陪,让过三招后,连连进击,以心意特技,连胜沧州三拳师,镖车通过,并结识了尹玉文等……从此戴二闾名声大震。”

李老农“在沧州学艺时闻山西戴二闾之名,于三十四岁即不远千里到山西祁县投师学艺,多次求见,均被拒之门外。”后来被他春夏秋冬终年为戴家免费送菜的赤诚之心感动,才在母亲的督促下,打破戴龙邦“戴家拳不外传”的遗训,首开了接受外姓人李老农入门的先河,这时,李老农已三十七岁,戴龙邦去世已经二三十年,拜年近六旬的戴二闾为师,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3李老农亲传弟子李广亨年的“笔录”“李公飞羽事略”里有载:“他从小酷爱武艺,学过长拳、通臂、孙膑等拳,在沧州学艺时,闻山西戴二闾威名,于三十四岁即不远千里到山西祁县投师学艺……”

李落能

4《祁县名人》中也有如下记载:“道光十六年(),有河北李洛能者慕名来到山西祁县小韩村向戴文雄求艺。李洛能一边在祁县种菜,务农,一边拜在戴文雄门下习艺。因其种菜务农之技优于当地,故当地人将之尊称为‘老农’。”

5戴魁弟子郭应田(曾任晋绥军驻长治团部参谋长)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所撰《戴氏心意拳术学》,其中记述的是戴龙邦——戴文雄——李老农——车毅斋。

上世纪八十年代曹继植、岳建祖著《心意拳传奇(心意拳演义)》,首次出现了李老农“师承”郭维汉,但究竟是“传奇”、“演义”之类,并非志书,因此,没被史学界认可。

车毅斋

三车毅斋碑文用语精准,表述明确

车君毅斋纪念之碑现立于车君家乡山西省太谷县贾家堡“车毅斋纪念馆”。多少年来,春夏秋冬,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碑正面:“清花翎五品军功车君毅斋纪念之碑”。

碑背面是纪念碑碑文:

拳术,中国绝技也。有少林内外家之别。吾郡则自咸同间此术独盛。一曰王长乐弟子,一曰戴文雄弟子。长乐,交人;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老农为吾世丈孟绰如先生座上客,再传车毅斋。时予家客有燕人冯四者,亦精拳术,且能只马入乱贼中夺妇归。若论拳术,自愧不如老农甚,而毅斋得老农之术特精。尝游津,遇日人,知毅斋名,较剑术。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毅斋平日于治田外,别无事事。遇人恂恂不自足,而独于恤贫济孤事,不少吝。予家旧有商业在斜阳寺前,燕人宋氏父子实经营之。宋氏亦心意拳术中人也,述毅斋事绝详。毅斋死,予以纂入县志方技传内。而毅斋门弟子王凤翙等立碑纪念,问序于予,不获辞,因略述其事如右。毅斋名永宏,行二,世居桃园堡,今为贾家堡人。

榆次常赞春篆,同邑孙丕基撰,同邑武中洲书。

(原文没有标点,为易于读者接受,笔者予以断句)

研究碑文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碑文的撰写人孙丕基先生。

据《太谷人物志》69页载,孙丕基(——)字弼宇,出生书香门第,清光绪举人。在任山西静乐县知县(县长)离任时,百姓十里相送,并赠“万民伞”;任湖南永绥知县,其政绩勒于碑石,立于道旁。

辛亥革命后,任山西省参议员;山西大学邀请他任教,能“语惊四座”。不久,他告别仕途,回归故里,兴办私塾,潜心传播传统文化。曾先后主持编修《太谷县志》。形意宗师车毅斋津门大败日人为国争光的事迹被他亲自载入“方技传”,以流芳后世。年,日寇占领太谷,用刺刀逼迫他“出任”太谷伪职,先生知道鬼子对自己撰写的车君毅斋纪念碑文“倭败色沮,愿师之”恨之入骨,岂能放得过他?于是,自撞军刀而亡,时年69岁。

先生生于太谷,兼县志编修主笔,对家乡的名人掌故,历史沿革一清二楚,对车毅斋更是崇拜有加,据前辈所传,孙先生常常去贾家堡拜访车毅斋前辈,对形意拳的来龙去脉颇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