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频发的魏晋之交,却也造就了魏晋战争时

白癜风怎么治才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51.html

魏晋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在这期间,战争发生次数多、规模大且影响深远。战争是魏晋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战争题材诗歌亦是魏晋时期的经典代表性诗歌之一。且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承前启后,对后世文坛的影响巨大。

战争诗歌作为魏晋时期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这一时期“人的觉醒”与“文学自觉”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这一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魏晋战争诗创作的背景及其概况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战争频繁,为战争诗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题材。

汉末三国时儒学的衰微促进“人的觉醒”和“文学自觉”,使得当时战争诗的出现第一次创作高潮,但是魏晋之交由于佛道思想的兴起发展和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玄学思想的发展与蔚为流行,加之晋代时社会政治的种种原因,致使两晋十六国时期的战争诗创作走向低沉。

(一)魏晋战争诗创作的背景

首先是战争频发、时局动荡的影响。东汉末年到天下三分期间,国家本就战火不断,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和抵御少数民族的战争也连续不断(如诸葛亮五次北伐、吴蜀夷陵之战等)。等到西晋建立,司马炎统治后期的尚奢靡及实行落后的分封制度,各地方的王侯拥兵自重、发展自己的势力,这给西晋中期的社会满下了隐患。

其次是儒学衰微、佛道兴起的影响。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汉室皇权没落,军阀割据不断,社会的动荡时局使儒家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纲常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儒学开始已经不能适应战乱年代的时代要求、逐渐走向衰微,各种思想开始活跃。使得出现了难得的“人的觉醒”。在“人的觉醒”的影响下,文学创作也随之走向自觉,“文学自觉”自魏晋时代开启。

再其次是统治阶级的重视与倡导。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实现其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大肆招揽天下文人贤士为自己效力,对人才加以重视,为文人提供了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机遇,激发了文人的建功情怀。又如曹操个人以古乐府写时事的文学创作风气,也影响了其下的文人墨士。

(二)魏晋战争诗创作的概况

按逯钦立先生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收录的魏晋诗歌整理出现存魏晋时期战争诗的数量共首(不含残篇),书写战争诗的诗人共计44人。其中汉末三国时代的有17位诗人创作战争诗,共计首。两晋十六国时代有27位诗人创作战争诗,共计49首。

魏晋战争诗从数量上看,魏晋战争诗从魏到西晋再到东晋大致上是呈一个递减的趋势的。从战争诗创作的主体上看,魏战争诗创作的代表诗人大部分是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阶级和受重视且政治地位较高的文人;而两晋创作战争诗的代表诗人,大多是政治地位不高的文人。

从战争诗的诗体上看,魏时期的战争诗以四言体和五言体为主,也出现了七言体(如曹丕的《燕歌行》和缪袭的《旧邦》),也有一部分三言体诗、杂言体诗和骚体诗。两晋时期的战争诗以五言体为主,其次是四言体和骚体诗。最后,从地域上看,魏晋战争诗创作的地域是由魏时期的北方到东晋时期的南方,呈现由北往南的趋势。

二、魏晋战争诗的思想情怀

魏晋时期的社会时局总体上是动荡的,社会的动荡激发了时代“英雄”和文人志士的乱世建功情怀,使他们为社会安定而去建立功业,这在战争诗中的表现为英雄成就霸业的情怀和积极的建功立业情怀。

战争给文人志士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遇,但是也给人带来了灾难,战争诗中反映人在战乱中的苦困情境是对生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