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向古人学习

英国的罗素有一篇散文,名叫《人与人之间,要比人与野兽的差别大》,史铁生也有类似的说法,只是把“野兽”具体为“猪”,表达为“有时候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猪的差别还大”——他们都说出了人性之丰富和复杂。而《增广贤文》里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则指出了知人不易,识人更难。所以,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的奇书《冰鉴》,受到众多人士的重视和青睐,包括蒋氏父子。

其实,在很久以前的古人,比如姜太公、孙子、孔子、庄子、吕不韦、刘劭等等都有“识人之术”,许多论述还被唐代的赵蕤写入《反经》一书。

本文就以《反经》为蓝本,把对古代识人术所作的粗略总结分享给大家。我相信,不管你是什么级别的打工人,还是哪个层次的莘莘学子,读来都会有所裨益。

为了把相关内容的要点表达得简洁明了,在此借用中医术语,把古代识人术总结为“望闻问切”法。

01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五官:眉清目秀、十指修长的人,大多乐善好施;毛发光泽、嘴唇红润的人,多才多艺;鼻孔小而鼻梁低的人,往往是吝啬鬼;耳廓厚大、鼻梁圆实、鼻孔端正、下巴宽阔的人,忠厚的居多。

望气色:充满智慧的人往往流露出明朗而坦然的神色;仁厚慈祥的人有温柔的神色;勇敢的人有无所畏惧又奋发向上的神色;高尚纯洁的人有难以令人侵犯的神色;忠诚正直的人有令人信任的神色。一个人的真本色是坚强稳定,而伪装出来的神色往往游移不定、纷乱无章。

望形体:古人有“贵贱存乎骨骼”的说法,还总结出“人有六贱”,比如头小身大、脚长腰短、胸背单薄、举止笨拙等等——当然,古人还有一句话叫做“相随心转”,后天的修心养性是关键,正如曾国藩所讲:“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02闻——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听声音:声音沉重而散漫的,粗疏;声音平和而有序的,谨慎;声音粗野的,凶残;声音温润的,宽柔——讲信义的人,心气柔和平顺;讲义气的人,心气从容不迫;有勇气的人,心气雄壮奇绝;稳重安详的人,心气简易随和。

听说话:老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从一个人的说话中可以了解他:是否阿谀逢迎、是否傲慢自大、是否刚正无欺、是否富有才华、是否愚昧固执、是否嫉贤妒能等等。

听口碑:父子之间是否慈孝、兄弟之间是否和睦友爱、相邻之间是否讲信义、富贵的人是否炫耀、年少的人是否好学、中年人是否踏实、老年人是否谨慎?——正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03问——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常言道“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问的”,苏格拉底曾言“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向别人提问”——而如何提问有学问!

看看赵蕤总结的提问宝典:“微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卒然问焉,以观其智。”

共五问,分别是细问——细节是魔鬼,成败在细节;追问——问题成线、线性相关,看回答的逻辑是否严谨?或者是问题成串、串串相连,看回答者的思维是否周密?诈问——问题刁钻有陷阱,看回答人是否能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守住底线;显问——明知故问,回答的是否坚守公序良俗;卒问——是否猝然问之而不惊,并且应对自如。

据统计,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多个问题——提问或答问,总有一个在路上,加油!

04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醉之以酒,以观其态”——酒品看人品、酒后看性格,在此不再解读;“试之以色,以观其贞”——“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难过卖醋摊”——不再赘述;“远之以财,以观其廉”——在监督不到的偏远地方,是否还坚守廉洁;“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告诉他要让他去危难的地方,以便看他是否勇敢;“难之以处,以观其色”——将繁难事情交代他去做,来观察他的能力本色。

当然,古人的识人之术远比我总结的丰富和复杂,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或补充。

刘劭在《人物志》中写道:“夫圣贤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识智,则众材得其序”并且能够获得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这就是学习识人之术的价值所在——共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