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媒体不断发展,形成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新格局。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璐,在《传媒观察》年第6期刊文,综观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梳理并分析当前媒体及各类传播平台发展现状,提出了全媒体环境下应切实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体制内媒体和商业互联网公司、新闻生产内容和传播平台三种关系,才能有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大做强传媒业。在现阶段必须明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以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处理好新老媒体关系。文章被《新华文摘》年第19期“论点摘编”转载。
随着新兴媒体发展和各类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万物皆媒的媒介化社会已经来临。如何适应这一新趋势,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笔者认为,要构建起全媒体传播体系,根据当前传媒业的发展现状,应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体制内媒体和商业互联网公司、新闻生产内容和传播平台三种关系。
深度融合:弱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边界是大势所趋
新媒体当下还不是传统媒体的“掘墓人”,总体看来,新媒体环境中的传统媒体仍是一座新闻富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要明确自身优势,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延续、放大这种优势,从而将主流价值观念更有力地传播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到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从时空、形态、主体、效果四个维度指出了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而形成协调合作、分工清晰的媒介融合新格局,则需要明确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新定位。传统媒体具有多年累积起来的事实调查与深度解读的优势,但又因为单一、封闭亟待转型;而新媒体把关缺位导致新闻信息真假难辨,但非线性传播又具有先天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优势。媒介融合正是需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内容与传播手段上进行优势互补,本质上是双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补充、拓展和延伸过程,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这种新老媒体彼此的不可替性尤其在关键时间节点上更易被社会感知,例如年山东疫苗事件,自媒体发布的《疫苗之王》一文被各大新媒体转载,引发受众对国产疫苗安全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