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刘义庆所著的一本杂论,产生于一个年代思想自由的环境中。黑暗下的自由时代,诞生的《世说新语》
01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且加上刘义庆斯人本身疏离于权柄圈外,治学严谨,笔述有据,所以《世说新语》一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几乎没有丝毫的伪善和道统气,不妄评不说教,还原言行事实本身,以人物为中心,读来有历史动感,个性鲜活,栩栩如生。
故此我一向认为《世说新语》是史籍中最值得研读的著述之一,通过读这本书,你几乎可以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南朝的刘孝标对《世说新语》曾有过全面的注述,刘孝标是梁朝人,比刘义庆大约晚个五六十年,刘注《世说》也很精彩,有不少经典的析解,是历史上著名的四注之一(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注《水经》、李善注《文选》),后世往往将刘注作为《世说》一书不可分割的部分一并刊印,以助解读汇通。
02
说实话,有时候读注释比读史著本身来得更有趣,也更有收获,就像骆玉明老师的这部《精读》。我是将骆的本著作为《世说》新通解来读的,而且觉得读来补益良多。骆本著中分五节十三讲,有些是针对《世说》中的具体章节进行读注,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史据,有些则是延伸开来,就原书某一说辞旁征博引,验证当时或前朝的其他学言加以比照,比如他关于皇权士权、理想人格、酒药情兴、女性风彩、婚姻家庭等等,都是一时极论,是学识的至善范例;还有关于三十六门,关于续仿世说体,关于南齐敬胤注流失原因,则又是治史学观中辩驳立论的傲人之处。骆老师的叙述文笔还极其平白,理性,客观,不带一点感情色彩,有司马见识又具春秋笔法的格调,不服不行。
修史立论,到了骆玉明这个境界,已经是高不可攀。
03
《世说新语》本就是一部极具价值的重要历史典籍,无论你将它作为俗泛小说来读,还是作为杂编信史来读,都会获益。而骆玉明老师的这本《世说新语精读》,作为《世》书的通解注论,比原著涉猎更广,析意更深,也更有研读意义。
我比较倡导普通人众多读史,尤其是精读史节,选取最精髓也更合适的史料来读,既可以用最经济的精力时间领悟人文文化大略,又有助于以史论养成的见识涵养为人处世,修业进学,乃至于智慧谋生,可称是裨益无限的人生进取之途。
如果天假以年,也许不几年后,我将会承担起外孙女的教导重责,我虽已早早开列出一系列文史哲必读书单,但这次,我还会将骆老师的这部《精读》续入,以补上精华遗漏,完整文理通才的基础读本。
存萃存之于天地,萃自于人世,谓之存萃。荼蘼正当时,见万千姿态,谓之荼见。九曲处通幽,夷山内采撷,谓之曲水夷山。日出日暮,一杯香茗。润心肝脾胃,慰浮躁灵魂。一抹回甘,倍感妥帖。此程独行人间一场,然茶味伴时光片刻,愿岁月悠长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