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事、听天命
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基本信息
专业: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
排名:夏令营54/;十推成绩排名63/;十推加权排名:73/
英语:四级;六级
科研:无
实习: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
竞赛:无(很菜我知道)
奖项:三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2
申请情况
前期准备
因为疫情原因,我们这一届保研遇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料到的情况,这一届保研也被戏称是“海王与鸽王”的一届。我的保研策略大致就是复习资料尽可能的少而深,衡量自己能够进复试的几率,并为此做好准备。(这里的少指的是科目并不是资料数,我个人并不赞同海投模式,首先是因为我懒,其次海投会导致复习的科目大大增多——因为即使所有学校都报一个方向,有的学校还会附加其他方向的问题,导致每个科目都要顾及,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在着手复习以前一定要看三个东西:①往届师兄师姐的保研情况:衡量自己位置,确定自己有较大几率能上岸的学校以及方向,不要做无用功。②保研微如何准备,需要哪些资料,怎么复习,多看几篇经验贴就会有大致框架,切忌自己乱搞。③模拟志愿:辅导员会安排保研群的大家做模拟志愿,这个对于我们中下游的同学十分有帮助,尽量与学霸避开投递。因为民商一直很热门,所以一开始想着投民诉应该好很多,结果一看志愿模拟,民诉竟然比民商更火,于是就放弃了读民诉学硕的想法,现在想来还好放弃了,因为后来才知道诉讼法方向通常需要复习民诉以及刑诉,本人又十分讨厌刑诉。
在衡量了自己情况后大致确定的复习思路是:以北大法硕作为主要目标,因为北大法硕的资料可以涵盖中南大民商法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诉讼法(中欧)以及厦大法硕的一部分(厦大法硕还需要复习法理以及刑法)。南京大学民商法其实最初并未考虑,在参营经历会详说。
参营经历
①厦门大学法律硕士
选择这个学校第一个方面是厦大很美,厦门附近有很多好吃的(x),在参考往年师兄师姐的保研情况后,确定法硕更加的保险。在确定自己的复习计划之前,一定要参考往年与师兄师姐的保研情况,特别是与自己排名大致相同的师兄师姐。我以为自己是稳拿offer的,但是没想到由于线上原因,导致投递简历数增多,我竟然连入营资格都没有,不过听说厦大最后被鸽的很惨,活该(不是。最后吐槽一下厦大的入营资料真的好多要求也是真高。不过准备厦大也是有用的,因为厦大法硕要复习法理和刑法,为后来的法考减轻很多负担,因为我就是用法考资料来准备的)。
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
因为疫情原因,本校今年直接线上面试,而且只会问专业问题。问的问题都比较基础,但是范围是不限的,并不会出很偏的问题。可以采用法考方式来准备,或者准备保民商方向的同学用自己梦校的资料即可,无需专门为本校民商复习。
我当时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添附的立法精神,在这个问题上又追问我恶意加工人是否可请求返还必要费用;第二个忘记了…只记得是关于合同法的问题,所以范围是很广的,但是都是在复习中会覆盖的,所以无需特别担心。
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中欧)
中政就不必多赘述了,很多人的目标。其实中政并不是一个很难上的学校,只是某些专业难上而已,基本上中欧法学院、比较民商学院、证据法等大家都可以去投递试一试,中部同学还可以试一试民商经济学院的法硕,至于民商经济学院的民商法、民诉法、知识产权法基本上前部同学投递才有希望。但是中政只允许投递一个专业,所以一定要慎重。
中欧法学院比较注重英语,所以复习时要多注重英语复习(但是每个学校几乎都要考英语,只是难度不同而已,所以想要逃避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一定要注意复试时的设备问题,本人在英语面试时电脑卡到不行,老师的问题都听不清(血泪教训),专业问题十分简单,但是范围很广,所以中欧院的复习适合与法考结合,如果目标就是中欧院的话,直接开始法考复习+英语完全足以应付。本人报中欧只是因为它是中国政法大学以及中欧是英语课堂,可以极大提升我的英语能力,真心想上中欧的意愿并不强烈,所以并未特殊复习。
④北京大学法律硕士
因为有看保研微咨询的师兄师姐的保研经验(强推大家在开始复习之前一定要多看前辈的保研情况再着手),了解到北大法硕的复试门槛并不高,只是很难拿到offer而已。我大概4月中旬才决定以北大作为主要复习目标,一切资料以北大的标准进行准备。北大法硕有笔试以及面试,笔试有民法、民诉、商法;面试需要准备民法、经济法、商法。就北大法硕的资料大家可以参考保研微咨询的经验贴,师兄师姐介绍的很详细,我也是这么复习的,就不赘述了。
在复习北大法硕的过程是很累的,毕竟是北大,所以要尽可能地深挖,以北大来要求自己,我最后大概整理了40w+的资料,而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比较不同教科书,必要的时候还会整理大牛的论文。大致的书有朱庆育《民法总论》,魏振瀛《民法学》,刘凯湘《债法总论》,刘家安《物权法》,尹田《物权法》,程啸《担保物权研究》,韩世远《合同法》,崔建远《合同法》,程啸《侵权责任法》以及王泽鉴的书。这里并不是说要通读这些书,第一是时间不够,第二是没有必要。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问题为核心去看书,这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