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古人就制作出了冰箱!南宋孝宗皇帝赵昚曾因吃冰水过多拉过肚子。年湖北省随县出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冰箱:战国曾侯乙墓中的一个铜冰鉴。这个冰鉴有两层,外层填充冰块,里面放饮料或食物,战国大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写道:“挫糟冻饮酌清凉兮”。翻译过来就是“过滤完的冰镇酒浆真好喝!”
古人想尽办法存冰块降温防暑
三国时,曹操在邺城建有“冰井台”,《三国志》记载,曹操专门铸造此台用来藏冰,以达到解暑降温的效果。他在大厅挖了一个深坑,里面装上冰块,上面用铺子盖好,铺子上凿孔,然后就会有冷气从下传出。
到清朝,朝廷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藏冰,叫工部都水司,在故宫附近有4座半地下冰窖,深度1.5米左右,每个冰窖可以储存1尺5寸见方的冰块余块,北京还保留一条胡同叫做冰窖口胡同,正是藏冰的遗迹。
夏天酷暑难耐,首先就是要解暑降温,那么冰块的储存就必不可少,先秦时古人就会从河中取冰,放到地下室中,形成冰窖,唐宋时期朝廷还会专门给官员发冰块,作为当官的重要福利,那时的冰块都是土豪们的特权,一般平民根本买不起。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统治的江浙一带天气十分炎热,勾践直接吃住在“冰厨”里。当时的冰厨相当于一个低温的厨房加上一个食物冷藏库,里面摆满了冰块。越王勾践在夏天避暑时会住在冰室里,而且睡在特制的冰床上,但他不是光着膀子睡在上面,而是穿着貂皮裘衣,就相当于现在我们常说的“裹着棉被吹空调”的感觉。
唐代美人杨玉环家里用的冰也很夸张。在三伏天时,她用巨大的冰山摆满了大厅四周,在大厅里请人吃饭,来宾们吃饭的时候喝酒吃肉冻得直打哆嗦,这就是所谓的冷气逼人,当然冰山融化得也很快,关键是人家有钱。
在北方能藏冰,南方不结冰就很难,这种情况下南方怎么办呢?唐朝末年,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发现了一种色白味苦的晶体,人们叫“墙霜”,也就是硝石,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迅速降低水的温度,甚至结冰,因此可以用来做“人造冰块”,不过成本也高得可怕。
古代皇宫中有很多地下室,夏天一些重要的聚餐活动都会在其中进行。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是皇家最高级的避暑用房,室内不光有石质高级床,床边还会放上盛有冰块的国外进贡的玉晶盘,仆人在旁边给扇着扇子。
到了唐代,就有了机械控制的“空调”,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转动起来,再对着凉水吹,形成了冷气,同时在宫殿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上屋檐,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空气自然就会下降,降温效果很棒。
宋朝宫殿降温设施更加时尚,它会用鼓风机带动的风扇对着大厅里摆满的数百盆鲜花吹,不仅芳香满屋,而且旁边还有积雪如山的金盆数十架。
有钱人的夏天比穷人舒服得多
不过这些都是有钱人奢侈的方式,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使用。一般老百姓只能通过少穿衣服的方式降温。
先秦时,不仅女性会在夏天穿开裆裤,男性也穿,还有人里面连开裆裤都不穿,用两片布做成前后两片“裳”围着。不过这样容易走光,所以当时也规定不能轻易提起夏裳,除非过河时才可以,否则便是失礼,属于不敬。至于上身,很多男士直接裸着,女士则穿着又薄又透类似纱的衣服,反正就是怎么凉快怎么来。
古人在夏天睡觉时会用一种瓷枕,瓷枕的枕面有一层釉,夏天睡在上面感觉非常凉快。
如果房间稍微大一点,可以在房间里摆上一口大缸,专门用来盛水,起火的时候可以用水救火,夏天可以用来消暑,一举两得。
北宋时还有专门的冷饮店,售卖冰糖、冰水、冰元子,还可以用冰糖冰过的瓜果来消暑,街市上也热闹非凡,客人们络绎不绝,甚至有时候能排队到夜里。
如果家里条件差一点,那就会去公共凉亭,这些凉亭常在水周围,翠竹、红莲环绕四周,亭子内铺设清凉的凉竹席,挂着晶莹的水晶帘,再带上冰镇水果和盛酒的琥珀杯,,十分逍遥自在。
大诗人李白曾经自己跑到山里,赤裸的身子躺在树林里,脱了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凉风吹来,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景。
0雍正象牙席到底有多珍贵
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一次产品大梳理,工作人员在清理一批草席时意外发现了一张皎洁如月,散发白光的凉席,据专家鉴定,这张凉席传世至今只有三张,价值约2,万元,是由象牙切割成象牙丝编制成的象牙凉席,这背后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清朝雍正年间,一位广东官员进贡了一张象牙凉席,炎炎夏日,雍正得到此凉席如获至宝,感受到空前的凉爽,于是大肆褒奖了这位官员,可是当他听到关于这个凉席的制作过程,他脑门开始出汗,下令不再使用。
这张象牙席的工艺流程是将象牙劈成厚薄均匀的薄片,再将象牙片磨制出洁白的光泽,然后劈成丝,最后才能编制,因为必须要顺纹理,才能将象牙锯成合适的片状和丝状。因此只有在潮湿温暖的南方才能制作,因为北方干燥,象牙劈丝以及软化处理时容易断裂,不可能编制成丝。
这张凉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当然,象牙席的制作非常废料,一只成年大象的象牙用量不足十分之一,一张象牙凉席需要使用一百多头大象的象牙。60位能工巧匠耗时两年才最终完成,当时有四件象牙席,一件存放在寿皇殿,一件存放于恩佑寺,另两件留在宫内。
当雍正得知一张象牙店如此铺张浪费,立即下令此后不再进贡,并不是因为工艺复杂,而是因为雍正心疼那些大象。为表决心,雍正不仅自己带头不再使用象牙凉席,也不许民间使用,并将官员供奉的这张凉席束之高阁,雍正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禁用象牙制品的皇帝,在大清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篇《清实录》中有相关的记载,表达了雍正对野生动物的仁爱之心。
结语:
只要有钱,古人不仅能吃上冰镇西瓜,喝上冰镇饮料,还能住在“空调房”,生活十分惬意,如果没钱,那只能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了,少穿点衣服,体会一下心静自然凉的感觉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