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家人物志大器晚成千古帝师姜太公

  姜太公,字子牙,在中国第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专著《人物志》中,刘劭高度评价姜太公为三才兼备之国体人:

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强国富人,是谓法家,管忡、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才,三才皆备,

其德足以厉风俗,

其法足以正天下,

其术足以谋庙胜,

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尧舜时期,炎帝后裔伯夷掌四岳,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子孙从其姓,吕尚乃伯夷后人,姜为尚之族姓。姜子牙虽然出身显赫,但到商朝末年时家道早已没落。据相关文献记载,姜子牙曾做过屠夫、小商贩,曾屠牛朝歌,卖食棘津,还有的说他是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赘入妇家的女婿,后因不善生计不妻子逐出家门,这在小说、影视剧中也有体现。

姜子牙精研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虽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在一些文献中记载,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经在商朝中担任过低级官职,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弃职,游说天下诸侯,但无所遇,于是便隐居在渭水河畔。一次西伯姬昌在出猎前进行占卜,卜辞上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果然文王在渭水北岸遇到钓鱼的姜子牙,文王大喜,言道: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呼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姜子牙尊为师。此后在姜子牙的辅佐谋划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姜太公经过几年的准备后,辅佐武王兴师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灭亡。武王平定商纣后,封赏有功之臣把姜太公封在东部营丘之齐国。姜太公在齐国修明政事,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因此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诸侯中的大国。

姜太公是齐国的创建者,齐文化的奠基者,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是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著,姜太公是一位满腹韬略的政治、军事家,被誉为兵家之祖,他所著的《六韬》,又称为《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军事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认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他一生经历了商武乙、文丁、帝乙,帝纣和周武王、成王、康王等七代王朝,服务了包括殷帝乙、纣王和周文王在内的五位帝君。可以说,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他育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

  

  由于姜太公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此后一直受历代统治者的崇尚,被誉为武圣。年唐玄宗下诏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朝时姜太公所著的《六韬》被列入武经七书,他本人被追封为昭烈武成王。在武庙中,更是以姜太公为首。在元明时期,姜太公逐渐被神化,明代万历年间,道士许仲琳创作《封神演义》,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在民间广为流传……

岐黃醫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